“嚴”字當頭、“安”字兜底、“好”字見效,我市打出夏季食品安全保障組合拳——一飯膏粱系萬家 柴米油鹽關民生
炎炎夏日,就餐消費行為活躍,食品安全進入高風險期。為進一步加強夏季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廣大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我市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切實保障全市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構筑了一道牢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火墻”。
源頭嚴防,食品安全如影隨形
食品安全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考量著城市管理的水平,更體現著城市管理者對市民的誠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推出系列組合拳,把好百姓舌尖安全的“第一關”。
7月初,為期一個月的小麥粉專項整治工作在全市拉開帷幕。目前,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小麥粉生產企業21家,規范生產經營行為,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各縣、區對全市小麥粉生產企業進行了監督檢查,覆蓋率100%。
7月中旬,我市對部分縣區冷庫、農貿市場及商超豬肉銷售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整治規范生豬肉市場秩序,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豬肉。
今年上半年,我市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全面清理整治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全市登記食品小作坊213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85%;扎實開展白酒整治工作,對全市47家白酒小作坊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開展乳粉及液態乳專項檢查,檢查企業2次,檢查出企業不符合項目3項,企業已全部整改到位。
過程嚴管,食品環境力保安全
生豬產品監管,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散裝白酒銷售監管,食用農產品監管……6月下旬以來,在壽縣、田家庵、鳳臺、潘集四個縣區,食品流通安全監管送法活動,讓市場監管人員和食品銷售者近2000人獲益匪淺。
流通領域安全,是食品監管的“重頭戲”!上半年,我市開展系列行動:
強化日常檢查和業務指導——加大“全主體、全品種”檢查力度,形成閉環監管,日常監督檢查覆蓋食品經營主體5327家次。
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針對農村集市、小超市、小商店以及小作坊,檢查食品經營主體2271個,收繳假冒偽劣的食品數量150.5公斤,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18個。
生豬產品市場監管——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合格證明和非洲豬瘟檢測合格結果,共排查食品經營對象4600家,查扣未檢疫豬肉300余公斤。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規范治理——制定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主體責任清單,指導督促市場開辦者對入場銷售者的建檔率達到了84%。
風險嚴控,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餐飲環節食物中毒典型案例、《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和《餐飲服務食品案例操作規范》……7月9日,食品安全專家走進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對50余家企業食堂負責人進行輔導,就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進行了解讀。
針對食品安全,我市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風險防控:
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從春季開學至今,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相關要求,共督查各類學校食堂50余家次,確保學校師生餐飲安全。
節假日和重大活動風險防控——元旦、春節、“五一”、清明等節假日、“中高考”和“2019環江淮萬人騎行淮南站”期間,做到事前檢查、事中監督、事后總結,確保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餐飲服務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檢查中市縣(區)兩級共檢查粉條粉絲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523家,未發現粉條粉絲、油炸面制品鋁殘留問題。
網絡訂餐專項整治——對全市3451條網絡訂餐商戶進行精準識別,累計監控商家信息13494家次,持證率從最初的許可證缺失率由70.1%下降到0.94%。(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