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淮南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高紹唐
70年,崢嶸歲月彈指一揮間,但光陰的刻度已在新中國歷史的縱橫坐標中銘刻下深深的印記。70年披荊斬棘,70年砥礪奮進,我們黨帶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史詩。
70年,淮南舊貌換新顏。在這披荊斬棘的前行中,淮南一次次攻堅克難、一步步勇毅前行,書寫了自己的城市傳奇。
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了淮南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高紹唐。這位89歲的老領導,走過戰爭年代,經歷改革歲月,是淮南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高老講述,他的一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解放戰爭時期,另一個是到淮南工作的階段。從1946年到1949年,他參加了3年的解放戰爭,同千千萬萬的革命者一起建立起了新中國,他是革命成功的參與者,也是新中國成立的見證者。從1952年開始到1993年,他在淮南工作了41年,親身參與到淮南的發展建設中,離休后也一直居住在淮南,淮南已成為他的第二個故鄉。
16歲參加革命,九死一生
高紹唐1930年出生在山東省昌邑縣圍子鎮大章北村,自小讀書。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國共兩黨簽訂的停戰協議,全面發動內戰,并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同年7月,高紹唐的家鄉在縣、區領導下,發動群眾支援前線,破壞鐵路,送軍糧。高紹唐自此參加革命,開始了槍林彈雨的日子。采訪中,這位精神矍鑠、神采奕奕的老人回憶起戰斗風雨,感慨萬千,把我們帶回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1947年6月,國民黨第八軍李彌部隊占領昌邑城。高紹唐帶領大章區支前擔架隊,準備參戰,后接到上級命令,停止攻打,放敵人進來,即口袋戰術——“關門打狗”。
隨后,高紹唐被昌南縣政府調到交巡大隊參加戰略轉移,隊伍進入平西縣后,因供給關系未搞好,還要回昌南縣取糧食。一日,高紹唐受指派帶隊前往昌南縣取面粉。“那時形勢已非常緊張,我們背著面粉,準備過河時,船已經沒有了。這時昌南縣大隊弄來一只船,我求他們帶我們過河。他們答應了,但上的人多了,船到河中間就翻了。面粉、槍支全掉進河里。這時,國民黨已經到了河堤,向我們開槍射擊。我們20多人,打死打傷淹死最后只剩下5人。”槍聲、炮聲中,5個人來不及休息,趕緊回到隊伍,跟著向東轉移。那時,國民黨的飛機在空中飛,不斷轟炸;地面的國民黨軍隊緊追,形勢非常嚴峻。高紹唐的隊伍一直撤到煙臺附近。后劉、鄧大軍過黃河插入大別山威脅到南京,形勢好轉。高紹唐的隊伍決定打回老家去,“一路上都是急行軍,不能掉隊。”回到平西縣膠河附近,部隊住下休整,準備打三河山,“我們采取圍而不打戰術,主要斷其后勤保障。國民黨沒有吃的,便下山搶糧,就被我們抓住了”,高老說:“戰爭到后期,抓的俘虜很多。我們抽一些同志訓練俘虜,主要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經過教育,很多國民黨兵加入了我們的隊伍。”
1947年11月份,高紹唐終于打回了家鄉,聽鄉親說國民黨在村里殺了不少人,他痛苦萬分,決心革命到底。1949年,高紹唐在昌南縣教訓大隊集訓時,因思想進步,立場堅定,受到縣政府領導的表揚,并在全縣教訓大隊報告其事跡。這時,高紹唐被吸收參加中國共產黨,后又被山東軍區司令部選調去受機要訓練,結業后在華東軍區司令部機要科任機要員,后又調入皖北行署機要室。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高老說,他們那一代人經過戰爭的洗禮,更懂得戰爭的無情、和平的可貴和幸福的來之不易。
在淮工作生活,見證淮南發展
1952年,皖南皖北合并后,高紹唐被調入淮南市人民政府機要室任機要秘書。從那時起,高紹唐一直工作、生活在淮南,他將自己的汗水播撒在了淮南這片熱土上,可以說淮南就是他的第二故鄉。1956年,高紹唐被調至八公山區任副區長、之后歷任淮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田家庵區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93年離休。
高紹唐在淮南工作了41年,四十年間,他見證了淮南的改革、發展,一段段歷史在他的腦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每每回想起來,依然清晰。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田家庵區工作的七年,當時經濟困難,高紹唐和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一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一是穩定民心、明思路,提出發展經濟的方法。二是打基礎,創辦毛巾廠、繡花廠、工藝廠,大力發展經濟。三是促進就業,發揚艱苦創業精神,苦干興區,并鼓勵婦女就業。經過幾年發展,有力地提高了田家庵區的經濟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高紹唐心系群眾、熱愛群眾。當年,在田家庵區委工作時,有一天早上一上班,他發現一名男子蜷縮在辦公室門口,不斷呻吟。詢問得知男子來自農村,生病了,無錢醫治,只好到區里求助。高紹唐趕緊把男子送到醫院,經診斷患有腸穿孔,經過手術后得以痊愈。治好后,男子偷偷地離開了醫院,留下1000多元的醫藥費沒有結。高紹唐得知后,并沒有生氣懊惱,而是及時幫他繳清了醫藥費。
離休后,高紹唐一直在淮南生活,從來到淮南至今已60多年,他始終把這片土地當成自己的家。高老講,他熱愛淮南這座城市,關注淮南的發展變化。“晚年生活在這個國家、這個城市,很滿意。”談起淮南的發展變化,高老贊不絕口,“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藍圖干到底”,黨中央心系群眾、關注民生,傾力兌現對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諾,老百姓有了很好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南不斷跨越式發展,城市交通條件、基礎建設煥然一新,城市形象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而對于城市的未來,高老說:“淮南的大數據發展是優勢,我們可以再加把勁,發展高新技術,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高紹唐今年已89歲高齡,但他仍堅持看報、看新聞聯播,關注國家時事。他表示,老干部們年齡雖大,但不能落后于時代,要一如既往關注國家和地方發展動態,繼續發揮余熱。(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