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榜樣 > 愿將丹心付報章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愿將丹心付報章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6/14 8:24:52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追記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晚報原總編輯楊杰

在同事的回憶中,他是對工作有著幾近強迫癥態度的“完美主義者”;在朋友的印象中,他是飯桌上電話里都放不下業務的“生活極無趣的男人”;在女兒的信中,他是經常不守信用的“大騙子爸爸”……

楊杰是個什么樣的人?熟悉他的人總能給出自己的答案。其實,在楊杰的心里,自己的身份遠沒有這么復雜。病重的時候,他依然念念不忘:“單純地做一個小編,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今年4月17日,合肥晚報社總編輯楊杰的人生永遠定格在41歲。他留下的,除了英年早逝的遺憾,還有一位報人在20年的職業生涯中用勤奮、敬業與執著書寫的使命與擔當,更有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渝的理想與信念的力量。

“同志們,白紙黑字賴不掉”

——新聞理想一直沒變

在江淮晨報全媒體發布中心編輯部副主任陳彥文的手機中,保存著一張照片。照片中十幾張報紙版樣在地面上一字排開,而楊杰正雙膝跪地、雙手撐地趴在上面認真查看。“每當我有所懈怠,就會把這張照片拿出來看看。”陳彥文說。

這一姿勢,詮釋了楊杰20年來對新聞事業的追求與熱愛。1999年大學畢業,21歲的楊杰進入合肥晚報社(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前身)工作,從江淮晨報記者做起,直至成長為報社總編輯,并在2016年調任合肥晚報總編輯。崗位一直在變,對新聞理想的追求一直沒變。

工作投入專注,嚴謹執著,追求完美,是同事們對楊杰的共同印象。當記者時,火車上飯桌上都能看到他趕稿的身影;當編輯時,在版面編排上極盡“糾結”之能事,直至設計出最具表現力的形式和創意;當總編輯時,他當班簽樣,每一個標題、字句、標點,都要細細推敲,成為報社“經常磨到最后的那個人”。

2017年5月,徽商大會召開期間,合肥晚報做了一期特刊。

在封面版式的設計上,編輯的版樣被楊杰改了又改,推倒重來了四五次直至凌晨3點多才最終定稿。第二天,編輯把幾個不同的版樣發到朋友圈里,引來同事戲評:“分明見到楊總糾結的全過程”。

“今天楊總值班。”無論在江淮晨報還是在合肥晚報,每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潛在含義: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即使上床休息后,合肥晚報微信新聞部編輯鄧齊還是經常被楊杰的電話吵醒:“再琢磨琢磨封面和標題。”哪怕已經不在江淮晨報任職,他還會在發現問題后建議江淮晨報副總編輯陳曉敏“中止付印,重新編輯”。甚至,連員工家屬都知道“報社那個楊總”。每次陳彥文下班遲了,她的父母都明白:“又是那個楊總值班。”
“強迫癥”“愛折騰”……私下里同事們經常吐槽楊杰“死磕自己,折磨他人”。楊杰并不生氣,只是半開玩笑地回應說:“同志們,白紙黑字賴不掉!作為一名新聞人,半點疏忽大意都要不得。”

“只要看看楊總趴在地上的樣子,每個人都會理解他的堅持。”看完照片,陳彥文開始“死磕”自己的版面。

“組織交給我的任務,必須要完成”

——創新融合一直沒變

“紙媒黃昏”“報紙已死”……在全新的新聞傳播環境下,各類新媒體強勢涌現,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巨大沖擊。轉型,成為多家紙質媒體的艱難選擇。然而,如何轉?向何處轉?業界并沒有現成的經驗。

正是在生存下去和轉型發展的雙重壓力下,楊杰在2016年從江淮晨報“轉戰”至合肥晚報,開始“接管”這份已近60歲老報紙的命運。臨危受命,負重前行,楊杰信心彌堅:“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必須要完成!”

從采編到經營,從一個標題的修改到全年合肥晚報的發展大計,事無巨細,楊杰都親自過問。他總是辦公室里走得最晚的那一個,燈在凌晨兩點多才會逐漸暗淡下來。走在合肥晚報六樓,能夠看見走廊兩側掛著三十余幅策劃頭版,其中過半都凝結著楊杰的創意。“檔案合肥”“文化合肥”“理論與實踐”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新欄目也都是楊杰的手筆。

傳統媒體要新生,除了在內容上精耕細作,還要嘗試新玩法。沒有技術團隊,經驗不足,理念落后,面對這些“先天劣勢”,楊杰大膽提出“借船出海”的解決思路,推動合肥晚報媒體融合ZAKER合肥項目正式落地。此后,“合晚直播”“合拍”“合晚視頻”“AR新聞”“合晚Radio”等融媒體品牌欄目相繼推出,這些新技能讓合肥晚報“老樹開新花”。第一條地鐵通車、抗擊暴雪、世界制造業大會……這幾年合肥晚報用文字、圖片、鏡頭,全方位地呈現了發生在合肥的大小城事,讓更多人了解了合肥故事,認識了合肥新形象。

“新的傳播領域就是輿論新陣地,我們主流媒體一定要占據。”這是楊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第一個H5產品出爐,第一場直播破百萬,楊杰激動地狂發了一堆朋友圈。欣喜的背后,是合肥晚報這家傳統媒體用自己的新生吸引了新的受眾,成功搶占了“新陣地”。其成功轉型的經驗,被中國報業協會授予2016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實戰案例優秀獎,合肥晚報也借此入圍中國報業新媒體影響力都市報50強。

“遇到重要新聞事件,我們一定是文字、圖片、視頻、直播一起上。”合肥晚報采訪中心主任葉琳玲介紹,在楊杰的引導下,全媒體理念已經融入報社每一名工作人員的意識中。

“擔子重,所以要拼”

——責任擔當一直沒變

“無論前一天的夜班值到多晚,第二天總能在報社見到他身影。”同事19年,合肥晚報執行總編輯、江淮晨報總編輯季東平對楊杰的工作習慣很熟悉。

“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這么拼會吃不消的。”家人朋友同事不停地勸楊杰。“擔子重,所以要拼。”楊杰不以為意,始終為他熱愛的事業保持“高輸出”。然而,常年的高負荷工作,最終累垮了楊杰的身體。2018年7月份,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楊杰被查出癌癥,很快確診為晚期。

事實上,此前身體沒少向楊杰“告急”。因為患有胰腺炎,一到秋冬換季,楊杰都要遭受病痛折磨。然而他總是簡單治療后,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一次體內結石發病,不得不住院治療,可放不下工作的楊杰,把病床變成了辦公桌,在病床前開起了編委會。直至查出重疾,他還在關注報社的發展,“AR新聞”“合晚Radio”就是他去年在病床上的創意。

放不下的還有剛上一年級的女兒。熟悉楊杰的人都知道,他是名典型的“女兒奴”。楊杰的微信頭像,是女兒為他畫的卡通肖像,朋友圈封面是他和女兒的合影。他的微信朋友圈,除了轉發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剩下的便全是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

然而,視女兒為至寶的楊杰,卻成了女兒信中的“大騙子爸爸”。今年2月,女兒給楊杰寫了一封信,“控訴”他不守信用。“爸爸,你太不守信用了,這個星期你跟我說好了要去看電影,你卻去加班了。”

季東平仍然記得,去年同事們在病房中給楊杰過生日的情景。“實在舍不得這份事業!”楊杰不無愧意地向大家說道。“他是大家心目中的一個旗桿,永遠都是。”季東平說。 

記者手記 為理想而奮斗 用青春寫無悔

走訪楊杰曾經工作生活的地方,聽身邊人述說楊杰的點點滴滴,對記者來說,遠不止是一次簡單的采訪。隨著采訪的深入,楊杰追求完美的敬業態度、堅守如初的新聞理想、銳意創新的擔當意識、一心為公的奉獻精神,在記者心中蕩開的漣漪越來越大。

“為眾人抱薪,為理想開路,為城市守望”,楊杰把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在時代前進的方向上。他短暫的一生,既是為自己的新聞理想而奮斗的一生,也是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鞠躬盡瘁的一生。對于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學習楊杰,就要像他那樣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努力做一名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時代大潮的發展中,堅守初心,牢記使命,譜寫穿越時空的中國故事精彩篇章。 (轉載自6月10日《安徽日報》)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胶州市| 朝阳市| 房产| 平昌县| 馆陶县| 会东县| 垣曲县| 渝中区| 绥芬河市| 海宁市| 梓潼县| 定兴县| 宁国市| 嘉鱼县| 正安县| 延川县| 武山县| 彩票| 车致| 长治市| 科技| 中宁县| 南华县| 开平市| 平阳县| 二连浩特市| 自治县| 海城市| 肃南| 揭阳市| 突泉县| 九龙城区| 修文县| 滨海县| 彝良县| 鄂伦春自治旗| 陆川县| 新疆| 福鼎市|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