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 “秋葵醫生”甘當社區“義務保健員”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秋葵醫生”甘當社區“義務保健員”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6/13 9:21:28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從出生農家對中草藥充滿興趣,到參軍當軍醫成為“秋葵醫生”,再到退伍后成為社區“義務保健員”,今年64歲的張紹芝一直癡迷于“草根醫術”,為四面八方前來求醫問藥的患者解除病痛。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看病從不收診金,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還會減免藥費,甚至不收。

我想去闖一闖世界

張紹芝是農民出身,小時候家庭貧困。為了孩子出人頭地,他的父母含辛茹苦卻從未退縮,七拼八湊籌錢一直供張紹芝讀到高中。1974年高中畢業后,張紹芝萌生了參軍的想法。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闖一闖”。懷著一份遠大的理想,張紹芝走上了從軍路。

進入部隊后,張紹芝的思想一直比較積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學習,他想進步,想干出一番事業。

參加了一年多醫療衛生方面的知識培訓后,學業成績優秀的張紹芝,回到連隊擔當衛生員工作。在連隊干了一年多,因為業務能力突出,他被調到營衛生所工作。

當時,部隊駐扎在明光縣(現安徽省明光市)。從青年時代就一直對中草藥充滿興趣的張紹芝,拜附近一位老中醫為師,跟他學習中醫診療知識。部隊駐扎地周圍,長有成片成片的秋葵,張紹芝經常駐足流連、陷入沉思。他知道秋葵是一種藥材,卻對它的藥性和藥用價值不是很清楚,這觸動了張紹芝那根癡迷于“草根醫術”的敏感神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細致、耐心的反復實驗,張紹芝對秋葵的研究有了成果。不久之后,他調到合肥市南七里站工作,用秋葵治好了許多患者當時很難治愈的疾病。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名聲廣為人知,四面八方找來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習慣于稱呼他為“秋葵醫生”。張紹芝很喜歡這個稱號,因為這表明了老百姓們對他的信任。

小有名氣的張紹芝并不慌張,他明白自己的學習深造之路才剛剛開始。不久之后,他調到團衛生隊工作,通過自學考上了南京軍醫學院。學完繼續工作,又考入安徽中醫學院(現安徽中醫藥大學)學習。一路跋涉,一路沉淀和積累,直到1986年,張紹芝調到淮南工作,并和愛人在這里安了家。

“秋葵醫生”隨叫隨到

醫生這個職業付出的不只是自己的醫術,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醫生這個職業一旦工作忙碌起來,就是不分晝夜,必須隨叫隨到。

一年冬天,外面下著大雪,一位老同志半夜突發疾病,他的孩子在電話里焦急地催促張紹芝趕緊過去。來不及細想,張紹芝不顧天寒地凍,一路狂奔,直接沖到這位老同志家里。經過一番檢查和詢問才得知,這位老同志是因為斷了幾天的高血壓藥才導致病情復發。穩定住老同志的病情后,根據他的身體狀況,張紹芝為老同志量身制定了日常飲食食譜。漸漸地,他的身體越來越硬朗,一直到現在,老同志的日常飲食還是遵照張紹芝當年制定的食譜。

2003年抗擊“非典”,是一場全民抗戰。淮南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當時,張紹芝經過研究總結,制作出了防傳染服。武警淮南市支隊和武警淮南市消防支隊都過來跟他學習。因為對中醫很有研究,張紹芝熬的中藥效果很不錯,可以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當時他沒日沒夜地熬制中藥。

社區的“義務保健員”

張紹芝從淮南軍分區退休后,2008年移交市軍休所。大家覺得,張紹芝的人生進入了一個該“慢”下來的階段,同齡人早就在閑適的狀態中安享晚年,他卻絲毫閑不下來。他退而不休,發揮余熱,在大院里開了一家皮膚病診所,堅持給居民義務看病。

由于小區里老年居民為數不少,很多老年人都患有各種慢性疾病,他們的子女由于工作、生活上等諸多原因,不可能時刻陪伴身旁,獨自看病問醫就成了一件頭疼事。而張紹芝的“醫技之長”為左鄰右里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開診所一方面可以充實我退休后的生活,另一方面繼續發揚革命軍人為人民服務的光榮傳統。”張紹芝說,大院里面的住戶來看病,基本是免費治療,社會上的老百姓前來就診,只收藥品的成本費,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藥費減免或者不收。因此,張紹芝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社區“義務保健員”。

“別人都說我這是在做奉獻,其實我覺得這是當代軍人應該做的”。張紹芝說,他的醫療技術本身是黨培養的,所以這一生當中學的本事,應該為老百姓做事。(記者 張昌濤 編輯 湯寧)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广水市| 衡阳市| 清徐县| 汤原县| 长宁区| 那曲县| 惠州市| 桐庐县| 紫云| 綦江县| 龙口市| 邢台县| 家居| 成都市| 如皋市| 巴马| 平泉县| 全州县| 张掖市| 西丰县| 筠连县| 威远县| 蓝山县| 三亚市| 华宁县| 额尔古纳市| 房产| 静安区| 汽车| 宿州市| 苏尼特左旗| 芜湖市| 辽宁省| 晴隆县| 嘉兴市| 三台县| 通州区| 太仆寺旗| 任丘市|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