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淮南歷史文化擷英”(第三季) > 壽州端午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壽州端午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6/3 6:22:20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遷都壽春,史稱壽郢,即今天的壽縣,歷史上也稱壽陽、壽州。作為楚國最后一座都城,壽縣被文化部公布為全國35個端午習俗集中分布區,安徽省僅此一處。壽州端午,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指的是農歷五月初五。與江淮大多數地區一樣,壽州端午主要有包粽子、吃咸蛋、炸“鬼腿”、掛艾草、賽龍舟、飲酒吟詩、佩戴香囊等習俗。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粽葉一般都就地取材,有竹林的地方,春筍出土的時候揀來筍衣;靠近河邊的人家,打來新鮮的葦葉。端午節來臨時,提前浸上粽葉、泡上糯米、磨上豆沙、煮上咸肉……到了端午前一天,男人們照例還在農田里忙碌,婦人們不再下田,端著盛滿糯米和粽葉的水盆,紛紛來到郢子前的大樹下,一邊包著粽子,一邊閑話家長里短。過去物資匱乏,包粽子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糯米不足就摻上秈米粳米;現在不同了,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摻上了咸肉、蜜棗、板栗、豆沙等,品種豐富多彩。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煮粽子,郢子里彌漫著粽葉特有的清香。粽子鍋里,同時還煮了咸鴨蛋、咸雞蛋,浸了粽子的香氣,有了別具的味道,堪稱美食一絕。

端午節還有道家家戶戶要做的美食叫“炸鬼腿”,其實就是炸油條。傳說南宋年間賣國宰相秦檜與他的老婆王氏東窗定計害死岳飛,消息傳開,老百姓街談巷議,恨死了秦檜和王氏。一天,有個賣炸糕的攤主突發奇想,捏了兩個面人壓在一起,丟進油鍋炸將起來,稱之為“炸鬼腿”。過往行人覺得新鮮,圍攏來見兩個面人被炸得“吱吱”作響,明白了怎么回事,心里痛快,紛紛購買。一開始,老百姓吃“炸鬼腿”是為了消怨消恨,但一吃覺得味道不錯,吃的人越來越多。把兩個面人捏在一起,費工費時。攤主索性把面團揉勻攤開切成條條,拿起兩根一個算是秦檜,一個算是王氏,用棒兒一壓扭到一起,丟到鍋里去炸。一時間遠遠近近的糕點攤都學著做了起來,再后來就傳遍了全國。

民諺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草也是壽州端午主要習俗之一。壽縣古城北端有座八公山,八公山盛產的艾草又名家艾、艾蒿,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驅蚊蠅、避蟲蟻,凈化空氣。這天一早,八公山的農民早早地上山采了艾草,拉到古城街頭。上街買菜的市民走到跟前,買上一把帶回家插上門楣,又跟好奇的孩子話說典故。原來壽縣一帶是南北分界線,古時候經常打仗。相傳公元956年,趙匡胤征討南唐(今安徽省壽縣)時染病在身,有個巧手婦人獻上壽縣傳統名點“大救駕”為其治病。趙匡胤病好后,十分高興,得知婦人是南唐城里人,便說:“這幾天城門將破,你在家門上掛艾為記,我不殺你!眿D人為了城里百姓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門都插了艾草。待周兵攻進城來,果然秋毫無犯。

“芍陂龍,八公詩,壽州香草天下知!眽壑荻宋缌曀字凶罹叱幕佑〉,還要數舞龍、吟詩和制作佩帶香荷包。

舞龍是與賽龍舟連在一起的。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舞龍則是為紀念孫叔敖。春秋楚莊王時,楚令尹孫叔敖在壽縣城南30公里處修建了一處蓄水工程,古名芍陂,今名安豐塘,“周百二十里,納川吐流,灌田萬頃”,號稱“天下第一塘”。傳說孫叔敖小時候救過一條小蛇,小蛇長大成龍后幫他開拓了安豐塘水源。于是, 安豐塘從此有了舞龍的習慣。端午節這一天,水面上龍舟競渡,鼓音震天;堤岸上巨龍翻滾,彩聲一片。水上水下場面十分壯觀。郢都人以此緬先賢、慶豐收,祈求風調雨順,情景動人,情趣盎然。

八公山是文化名山,承載著壽州豐厚的文化積淀。當年,漢淮南王劉安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在這里編撰了博大精深的《淮南子》,為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古往今來,李白、李紳、韓愈、蘇軾等文人墨客也都在這里留下不朽詩篇。歷史在這里播下文化的種子,如今已長成漫山遍野的參天大樹。作為一年一度的“詩人節”,每逢端午,詩人雅士趕到這里吟詩唱和、飲酒集會,已經成為多年來的慣例。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怯臭、驅蟲、避汗氣和點綴裝飾。香囊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清香四溢。這里要說的是香囊芯材質——壽州香草。壽州香草是兩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九月下種,次年四月收割。用壽州香草縫制的香囊,已遠銷到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壽州香草的神奇之處,在于惟郢都古城才能生長,易地種植則無香味。還有就是,很遠就能嗅到香氣,近距離卻沒了一絲香味。在郢都,老百姓稱壽州香草為“離香(鄉)草”,說它離開家鄉這塊產地越遠,香味就會越濃,因為它是在楚國將士流血犧牲的地方長出的,是將士們的忠魂凝變的。

壽州,一方楚文化滋育歷煉的沃土。千百年來,壽州百姓就像守護他們的姓氏族譜、子孫后代一樣守護著“郢”文化,傳承呵護著博大精深并具有獨特地域標志的端午文化。因為他們知道,守住這些,就是守住我們的命脈,守住我們的氣息,守住附著在命脈與氣息之上的那份鮮活。(趙 陽)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阜新市| 湖南省| 弥勒县| 三亚市| 萨迦县| 关岭| 西林县| 南江县| 开远市| 陆川县| 康乐县| 若羌县| 祁东县| 和硕县| 韩城市| 柘荣县| 刚察县| 潜山县| 且末县| 灵武市| 旌德县| 勐海县| 玉林市| 尼玛县| 秀山| 成安县| 应城市| 苏尼特右旗| 米林县| 新宾| 谢通门县| 宣汉县| 清远市| 通城县| 承德市| 马关县| 三河市| 蒙城县| 靖宇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