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才是硬道理,變化最有說服力。實踐證明,有項目才有發展,有項目才有變化,有好的項目才有好的未來。
放眼淮南,從淮水之濱到舜耕山下,到處是大干快上、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機器轟隆、車來車往讓這片能源大地激情澎湃、春光無限美好。
項目開工“多”:壽縣富辰年產10萬件中高檔實木家具,鳳臺縣東方易陽年產600兆瓦光伏組件、牧原循環經濟養殖,潘集年產300萬件套服裝生產線、危固廢物處理,煤化工園區生物制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淮南經開區網云小鎮、東華LNG裝備制造、鋁塑門窗生產加工基地等一批重點產業類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推進“快”: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商合杭高鐵工程及山南、壽縣、鳳臺三個站點工程等重點項目全速推進;
項目竣工“早”:鳳臺縣中能眾城電子產業園,謝家集區宏泰鋼鐵50萬噸特鋼技改,潘集區先進浮體制造基地,經開區高檔紡織面料加工、光伏新能源智能裝備,高新區蓋天力醫藥產業園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田家庵區萬達廣場、吾悅廣場,高新區和暢街加油加氣站、十四、十五、十六小等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項目竣工投用。
2018年,全市億元以上在建省重點項目272個(續建項目157個,新開工項目115個),完成投資443.5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19.98%。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駕轅之馬和壓艙石作用,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1-3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同比增長12.3%,高于全省增幅4.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位。
項目為上,項目為王。2016年4月以來,我市以更高的站位看待項目,全市上下抓項目、謀發展的氛圍日益濃郁,以重點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愈發鏗鏘有力。
“速度”的力量
最美的4月淮南,處處涌動著春的朝氣;踏訪重點工程現場,被項目建設跑出的“速度和激情”強烈感染。
4月26日下午,中安聯合辦公區大廳內,鼓樂齊鳴、人聲歡暢,煤氣化部工作人員手抬大紅喜報,大聲宣讀:“經過72小時開車調試,煤氣化部1#空分裝置順利出產品,氧氣濃度為99.84%,氮氣純度為99.99%,質量優于設計指標。”
據介紹,中安聯合煤氣化部1#空分裝置成功產出合格氧、氮,是煤化工項目試車工作的一個里程碑節點。自2018年11月空分裝置建成中交以來,僅用了5個月時間,就陸續完成裝置消缺銷項、空壓機沖轉、珠光砂裝填、冷箱裸冷、機組聯運等環節,這項中國石化重點建設項目、安徽省重點工程、淮南市“一號工程”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我省基礎設施建設的“1號工程”“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建設步入快車道。工程自2017年啟動,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今年1-3月,“引江濟淮”工程完成投資達到5.4億元,這項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穿越長江經濟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三大發展戰略區,集供水、航運、生態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待建成后,淮南受益巨大。
商合杭高鐵對于推動我市加強與長三角、中原、西北地區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商合杭高鐵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車的總要求,淮南段地方配套工程時間表業已劃定:淮南南站、壽縣站、鳳臺南站今年6月底前完成外部綜合環境整治,7月底前完成供水、排水、污水市政管網建設,8月底前完成通站道路建設,9月1日完成外部供電工程,開始聯調聯試,10月底前完成站前廣場建設。
項目提速令人振奮,得益于我市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注重在項目審批、要素供給、項目調度上全面提速。
2018年,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6次,集中調度重點項目和事項,研究解決項目問題。萬達廣場項目生產生活用電,市級老年公寓等項目土地、征遷,商合杭高鐵供水供電等一大批項目建設問題得到有效的協調解決,保障了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市發改委負責同志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我市聚焦“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在辦事程序上趕速度,在項目工地上挖速度,在干部作風上抓速度,各部門、各縣區園區抓項目建設的意識更“強”了,方法更“專”了,氛圍更“濃”了,今年一季度,項目建設收獲良好開局。
“鏈條”的力量
項目是發展的“牛鼻子”,尤其產業項目,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市立足實際、主動作為,把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發揮特色優勢,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煤化工、大數據、高端金屬制造、陜汽及其配套、煤礦開發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百億產業。
“一號工程”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頂天立地”引來“葡萄串效應”。我市圍繞煤化工產業鏈,招商引資再發力,向煤化工下游產業延伸,產業鏈條的力量日益顯現。
二期投資約90億元的年產百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由安徽省皖能集團和中煤新集集團等共同投資約300億元、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核準前的各項工作已基本完成;總投資27億元的碳四碳五碳九深加工及年產20萬噸苯乙烯項目簽約——千億煤化工產業未來可期!
為加快宏泰鋼鐵項目快速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結合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基地初步規劃,今年,計劃啟動宏泰鋼鐵二期項目和產業基地建設,打造百億高端金屬制造產業蹄疾步穩。
宏泰鋼鐵二期項目前景喜人:由宏泰鋼鐵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對現有康斯迪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新增特鋼生產設備,2019年底改造完成具備生產條件,2020年底產值達到50億元。
今年一季度,陜汽淮南公司實現產值11億元,目前正在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產業生產廠房總體設計,開足馬力推動陜汽及其配套產業向“百億”進軍。
煤礦開發伴生綜合利用產業依托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0億元,分為兩個園區建設,分別位于潘集區和鳳臺縣。全部建成后,可達到年處置利用煤矸石1200萬噸、粉煤灰900萬噸規模,實現產值1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煤電廢物環保建材生產基地。
做強大數據應用產業,大力推進安徽大數據交易平臺、中電科八所淮南光電產業園和淮南互聯網經濟產業園二期等項目建設,力爭通過3-5年努力,以淮南高新區為主要平臺打造百億級大數據產業基地。
一個個產業集群加速推進,一個個希望正在起航!五大百億產業基地必將成為助推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強勁新動能。
“創新”的力量
對企業來說,只有具備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對城市而言,只有形成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及產業集群,才能在城市競爭中勇立潮頭。
創新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成為各縣區園區推動項目建設的激揚樂章。
追“高”逐“新”跑出加速度,科技創新在高新區蓬勃發展,“苗圃-眾創-孵化-加速”的創新生態日益顯現。
蓋天力醫藥產業園、科高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發展邁開大步,安徽珂禎、冠東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培育,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累計客戶達2000余家。
高新區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創新成效顯著。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省政府批準,成為安徽省第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標志著淮南乃至安徽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取得新的突破。
新興產業要騰飛,必須靠創新突破助推。淮南經開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焦創新發展抓轉型。
5萬平方米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投用,已引進網易云、海控科技等信息科技孵化企業40余家,10萬平方米網云小鎮開工建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淮南經開區堅持做大龍頭企業與培育產業集群并重。培育年產值100億元的陜汽重卡新能源汽車、年產值50億元的國瑞藥業,2019年年產值將分別突破50億元、15億元。同時,圍繞龍頭企業,加快實施陜汽配套產業園、山河藥輔300畝新廠區等項目建設,培育規上企業,形成產業集群。
新橋國際產業園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支持、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專項賽樂普紫杉肽項目的竣工、試產。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省級鳳臺興東智能科技企業孵化器布局鳳臺科技信息服務集聚區,支持淮南國力液壓眾創空間、億祥淮河領地眾創空間孵化企業載體做大做強。
毋庸質疑,重點項目始終是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緊盯重點項目建設,能夠發揮對穩投資的關鍵作用、對調結構促升級的支撐作用、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帶動作用。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未來,我市將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不移抓項目,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用實干開啟新征程,砥礪奮進不停歇。(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