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1235”發展思路為統領,2016年以來,我市相繼修訂完善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開展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構建“1+3+8”的創新型孵化器體系,實施“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全市現有國家級創新平臺8家、各類創新平臺190多家,擁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14家,集聚“兩院”院士12人,招引高層次人才團隊6個,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我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鉚足了后勁、夯實了基礎。
隨著大數據產業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序列,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入駐關聯企業586家,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約30億元。國內首個錢學森智庫分中心、大數據展示中心、江淮云、智慧谷等建成投用,初步形成了大數據存儲、交易、應用三大體系。
牢固樹立創新第一動力、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我市把轉型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認真打好“四張資源牌”,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三年來,我市開工億元以上省重點項目342個、竣工162個,完成投資1349.9億元。從第一家非煤產業上市公司——山河藥輔在創業板上市,到華印機電等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我市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達181家。在創新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道路上,淮南快馬加鞭。
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安理大新校區等建成投用,中科院淮南大氣環境科技產業園加快建設,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發區一期建成投用,安理大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創新,已成為引領淮南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美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淮南高新區,是我市一家主營樹脂錨固劑等高新材料產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退城進園三年來,美亞公司在我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持下,搶步下好創新“先手棋”,注重打造自主核心科技,不斷研發新產品。近幾年,美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擁有各項專利50多件,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自動化生產線10條,具備年產1億支錨固劑能力,其工藝技術、裝備、規模等均屬國內一流、世界先進水平,產品遠銷澳大利亞及印度、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
“淮南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為我們美亞高新公司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公司充分發揚創新創業創造的企業精神,加快技術進步,大力拓展市場,建設品質美亞,打造信用體系,2017年比2016年銷售收入增長了20%,2018年比2017年增長了51%。”美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庚告訴記者:“未來三年,我們將全面落實爭奪中國制造錨固劑冠軍的發展目標,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建設做專做精的實力美亞,創新創業的活力美亞,誠信友善的和諧美亞,快樂工作的幸福美亞,爭取銷售收入翻一番。”
“過去三年,科技創新在我市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2017年5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對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揚激勵的通報》,表彰了我市在改善地方科研基礎條件、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落實國家科技改革與發展重大政策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兩方面工作上取得的明顯成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市持之以恒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強化人才鏈,造環境,強主體,建高地,促轉化,筑牢了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基礎。2018年2月,淮南市高新區成功獲批升級國家級高新區,吸引了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安徽理工大學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實驗室列入首批安徽省實驗室,2018年11月成功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市國家級創新平臺目前達到8家,總量居全省第4位。2018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總量30.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幅26.9%,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社會研發投入14.2億元,居全省第8位,較上年增長9.9%。研發投入強度1.34%,居全省第8位,科技創新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安徽藍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從合肥搬遷到壽縣的一家企業,成立時間不長。該公司創新意識強,產品競爭力強,但是缺少研發經費。2018年,市科技局積極幫助該企業申報省重大科技專項,獲省財政資金120萬元支持,在5G天線領域獲得重大技術突破,當年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4億元,并成功申報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經理汪海港告訴記者:“在科技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始終堅持創新發展,自主研發的微波器件、組件、天線等產品,解決了國內外通信制造商與運營商4G通信信號傳輸建設的所有需求,目前已取得授權專利35項,并獲批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智能工廠、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創新為藍訊電子不斷注入新動能,企業駛入了健康發展快車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堅持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不斷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政策,2016年以來,相繼修訂完善了《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淮南市支持與國內外重點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文件,持續釋放的科技創新政策“紅利”,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老“高”企,連續三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市科技部門持續多年對該公司進行上門服務,從政策宣講、人才引進、項目申報等多方面進行幫助,積極輔導該企業上市,2018年該企業實現工業產值3.6億元,上繳稅費2938萬元,實現凈利潤3000萬元。
安徽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是從一家小微型企業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部門支持下,該企業積極與合肥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利用高等院校人才技術優勢,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生產頂管機暢銷國內外。2018年,該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07億元,營業收入1.1億元,并連續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成為我市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三年來,在積極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搭建創新合作平臺,保障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市還不斷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了‘1133’研發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重點實施‘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建設創新團隊39家。新增院士工作站7家,目前累計共建14家,招引高層次人才團隊6個,三年來共有25項科技成果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市科技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市堅持抓好重點領域科技支撐,育人才、出成果,2016年以來,共授權發明專利1232件,2017年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63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制修訂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17項。第八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采訪中,市科技局黨組書記王安銳表示:“市科技部門將繼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銳意創新、真抓實干,為推動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建設提供堅實科技支撐,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者 蘇強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