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淮南歷史文化擷英”(第三季) > 以“楚”命名的淮南歷史建制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以“楚”命名的淮南歷史建制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4/8 8:24:1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公元前241年,楚國自陳(今河南淮陽縣)“東徙都壽春,命曰郢”,淮南地區成為楚國都城近郊。至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雖然壽春作為楚都僅歷19年,但卻給淮南地區的傳統文化補充了豐厚的歷史底蘊。僅從歷史地理來說,淮南地區就曾數次設置過以“楚”命名的行政建制,雖然為時都很短暫,但淮南人民不應該忘記。

備受爭議的楚郡

“楚郡”之名始見于《史記·楚世家》:“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為楚郡”。《資治通鑒·秦紀》繼承了這一說法。越二年秦并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史記》未載36郡名錄,但后世專家大都認為其中并無楚郡,主要理由是秦始皇嬴政之父莊襄王名子楚,為避其諱,秦國一直稱楚國為荊國,因此嬴政不可能冒犯父諱而設置楚郡。

既如此,《史記》和《通鑒》之說如何解釋呢?元人胡三省為《通鑒》作注時合理解釋說:楚郡“蓋滅楚之時暫置耳”。那么嬴政為何不避父諱暫以“楚”名郡呢?筆者以為,嬴政當時還沒有滅亡楚國的心理準備,還未計劃到滅楚之后的設郡之舉,更未考慮到新置郡的名稱。

戰國晚期關東六國中能與秦國抗衡的唯有楚國。秦滅韓滅魏后,嬴政謀劃滅楚大計,名將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即可。嬴政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伐楚。結果秦軍遭楚軍突襲,兩營兵力被破,七個都尉被殺,楚軍也乘勝向西近逼。此役是秦滅六國過程中少有的敗仗。遭此重創,嬴政親至王翦故里向其道歉并請其出山,王翦繼續堅持滅楚非六十萬大軍不可,嬴政應允。于是王翦率六十萬大軍頓兵楚境,與楚名將項燕相持整整一年。后來王翦乘楚軍調動之機突出奇兵,一戰擊殺項燕,楚國大軍作鳥獸散,于是王翦乘勝滅楚。

兩軍相持一年,說明雙方實力相當;楚國軍隊一朝傾覆,似乎具有相對偶然因素。而對嬴政來說,滅楚雖在預期之中,但勝的突然卻又感意外,故暫“以其地置楚郡”。這個楚郡設置僅兩年(前223-前221年),秦統一后即被分置為九江、廬江、會稽三郡。

曹彪與楚王國

楚王國設置于三國曹魏。太和六年(232年),魏明帝以淮南郡置楚國,改封魏文帝之弟白馬王曹彪為楚王。時楚國都城設在壽春,轄壽春、成德、下蔡、義城、平阿、西曲陽、合肥七縣,大致領有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壽縣、肥西以東,鳳陽、滁州以西地域。

魏明帝崩,齊王曹芳年幼繼位,遺詔由宗室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魏政權從此由司馬氏控制。此舉引起曹氏集團官員的強烈不滿,于是發生了著名的“淮南三叛”事件。首叛即太尉王凌據壽春發動的叛亂,而楚王曹彪也因此躺著中槍無端被廢。

王凌武有將才,文有治略,從曹操府中幕僚干起,后來成為坐鎮一方的州刺史。曹爽執政后,王凌都督揚州軍事,駐守壽春,抵擋東吳。司馬懿掌權后,不得不對王凌進行拉攏,升任其為太尉。王凌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與揚州緊鄰,甥舅二人同掌重兵,因對司馬氏擅權不滿,于是產生迎立曹彪為皇帝,建都許昌,與盤踞洛陽的司馬氏抗衡的想法。

王凌雖據壽春,但曹彪卻留居其為白馬王時的府邸,故地在今河南滑縣舊滑縣城東。嘉平元年(249年),令狐愚曾“遣將張式至白馬,與彪相問往來”。數次通風,曹彪依違兩可。不久令狐愚亡故,王凌于嘉平三年(251年)發動叛亂,司馬懿親率大軍討伐,王凌兵敗自殺。曹彪亦因此案牽連而被賜死。楚王國被廢除,復為淮南郡。曹彪之妃及諸子皆廢為庶人,其官屬以下及監國謁者皆“坐知情無輔導之義”而伏誅。從太和六年曹彪封楚王,到嘉平三年“國除為淮南郡”,楚王國建制在淮南地區僅存在20年。

侯景之亂與楚州、西楚州

《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楚州:“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徐州置,治燕縣(今鳳陽縣東北臨淮關)。轄境相當今安徽省淮河以南,瓦埠湖以東及女山湖、池河流域地區。北齊文宣帝改為西楚州”。淮南市淮河以南大通、田家庵、謝家集、八公山四區都在詞條描述的楚州地域范圍之內。
東魏以北徐州改楚州緣于侯景之亂。此前南北朝邊界處于安徽省境極北,除亳州譙城區與蕭縣、碭山一帶屬北朝外,其余均屬南朝。南北朝均實行州、郡、縣三級管理,南朝梁在安徽沿淮以南置有南豫州,治壽陽縣,即今淮南壽縣。還置有北徐州,即東魏改楚之州,治鐘離縣,后改燕縣。而北朝東魏則置有徐州,治彭城縣,即今江蘇徐州市;還置有北徐州,治瑯琊縣,在今山東臨沂市西。

侯景原任東魏河南道大行臺,因與東魏權臣高澄鬧掰,遂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西魏,但遭到西魏冷遇。侯景無奈又降南朝梁,梁武帝卻將這個燙手山芋視同“餡餅”而笑納,導致東魏與蕭梁兵戎相見,梁朝戰敗,不僅侯景所統諸州被東魏恢復,甚至原屬蕭梁的淮北之地也被東魏乘勝占領。侯景率殘眾八百余騎渡過淮河,搶占壽陽,在南朝取得立足之地。不久侯景勾結梁武帝侄臨賀王蕭正德叛亂,蕭正德被侯景立為皇帝。

蕭正德弟蕭正表時任北徐州刺史,他不甘與侯景為伍,于是舉州降東魏。與此同時侯景部將王顯貴亦以壽陽降東魏,北朝疆土迅速擴張至江淮之間。因東魏原有徐州和北徐州建制,且新收之地位于徐州之南,于地理方位上無法沿襲北徐州名號,于是東魏將新附北徐州改為楚州,而州治壽陽的南豫州則恢復為揚州。

次年北齊取代東魏。北齊于今懷遠縣東南置馬頭縣,今淮南市淮河以南四區皆被納入新縣地域。后來北齊在占有蘇北楚州(州治即今江蘇淮安市)后,乃將淮南楚州改名為西楚州。隋開皇二年(582年),又改西楚州為濠州,馬頭縣則改名涂山縣。淮南地區歷史上的楚州與西楚州建制歷時34年,至此結束。(周強)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卢氏县| 西林县| 灵武市| 慈溪市| 鄂托克旗| 中山市| 淮滨县| 友谊县| 武宣县| 丹阳市| 清涧县| 墨脱县| 马公市| 莱州市| 凤庆县| 拉孜县| 洛南县| 祁连县| 金平| 翁牛特旗| 贵定县| 辉县市| 大田县| 沁阳市| 酉阳| 宁晋县| 城固县| 襄樊市| 阳西县| 成都市| 诏安县| 威信县| 公安县| 泸水县| 张家口市| 名山县| 杨浦区| 双峰县| 红河县|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