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的一個晚上,潘集區架河鎮泥集村村民周某駕駛電動三輪車行駛至淮河大壩架河鎮泥集路段,在泥集渡口急彎下坡時突然被路面鋪設的突出鋼板刮倒,電動三輪車當場發生側翻,周某的右足被鋼板割掉三個腳趾頭。后被緊急送醫,經鑒定為九級傷殘。周某老兩口相依為命,家庭比較貧困,飛來的禍事更讓他們雪上加霜。
經調查,負責施工的某公司項目部在前期施工過程中,造成泥集大壩下坡路損壞,臨時墊用鋼板,可能沒有完全整理平齊,形成嚴重隱患。事故發生后,公司積極墊付醫療費、生活費等費用共44000元,并派負責人多次前去探望。現周某已出院回家,雙方卻因后期賠償問題產生糾紛。
周某認為自己是因施工單位在道路上鋪設鋼板突出造成受傷。而施工單位負責人認為,公司前期已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墊付醫療費、生活費等共計44000元。公司認為周某此次受傷主要是因他下坡時車速過快,導致在急彎處車輛失控造成,遂在后期賠償問題上周某不應獅子大開口。雙方產生不同意見后,施工單位建議周某走法律程序解決糾紛,而周某擔心走法律程序事情復雜、耗時較長,更希望通過調解拿到賠償款。
隨后,周某到區、鎮政府反映情況,希望政府部門出面為其解決問題。架河鎮黨委政府得知相關情況后,組成聯合調查小組。調查小組多次通過背對背調解的方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后施工單位答應退讓一步,從人情和法律兩個層面算出合適的賠償款,達成協議:施工單位本著周某家庭比較困難,出于人道主義的原則,一次性補償周某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后期治療費、傷殘補助費等各項費用114000元,其中前期已墊付44000元,剩下的70000元于11月16日通過現金支付的方式一次性付清。
周某拿到剩下的70000元賠償款,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場飛來的禍事得到圓滿解決。(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