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后,不少學生選擇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兼職工作,在鍛煉自己的同時,還可以賺錢補貼生活。不少大學生的微信和QQ群里,每天都充斥著大量的兼職信息發布,工作內容多為網絡刷單、打字錄入等,有的信息發布人聲稱“日結工資”、“回報率高”、“不占時間”,聽起來確實很誘人。然而,在其很大一部分兼職的背后,都隱藏著陷阱,許多學生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被騙走了生活費。
日前,安徽理工大學學生王某來到市反電信詐騙中心報案,稱自己在網絡上兼職刷單被騙了18000元,這已經是今年開學以來本市被騙的第十一名大學生了。除了大學生,還有很多家庭主婦也會成為犯罪分子的選擇目標。他們往往打著兼職的旗號,以不需要投入就可以獲得現金回報為幌子,招收刷單手。當你主動聯系他們時,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被他們給“套路”了。
還是熟悉的“套路”,依然是“中招”的結局
報案人大學生王某表示,她最先是在一個微信群里看到了群發的招聘兼職網絡刷單手的信息,覺得有利可圖后便主動聯系了對方。對方告訴她只要刷一單就有5%的提成,每一筆交易都是直接返現。于是,抱著賺點零花錢的想法,王某試著刷了第一單。在刷第一單時,對方就讓她不要用淘寶的正規途徑支付貨款,而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支付。王某支付成功后,確實拿到了第一筆5%的提成和自己的本金。
很快,第二單生意來了……
王某說:“第二筆是880元,總共8個產品一單,然后我刷了一個產品,但是沒有返還提成,對方表示我還有7個產品,這個是一單要一起刷完。我刷完之后對方還是沒有返給我,我就問他為什么,他說我這個帳號生成的是連帶的兩單,要一起刷完才能返還,當時我就懷疑他是騙子。”正當王某開始質疑對方是不是騙子時,對方很快發來了號稱是他們自己公司的合法營業執照、公司資質和以往的交易記錄,看到這些后王某再次相信了他們,于是繼續刷單。當王某銀行卡里的生活費被全部刷完后,她要求對方將5%的提成和本金一并返還給她時,對方卻直接從好友里把她給“拉黑”了。至此,王某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被騙金額總計18000余元。
關于網絡兼職刷單詐騙,淮南市反電信詐騙中心的民警已經多次針對高校的學生進行了專項宣傳,提醒大家網絡上刷單的幾乎都是詐騙。但是當每個案件發生后,“反詐君”再次電話回訪受騙的大學生時,幾乎每個受騙學生都會回答看到過民警的宣傳,但是自己沒有往方面去想,以為詐騙這回事距離他們很遙遠。可事實真的遙遠嗎?據統計,目前發生在本市的詐騙類型中,僅網絡刷單兼職類詐騙就占到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30%,其中,發生在大學生中的網絡刷單兼職詐騙又占到了80%。
“天上掉餡餅”的“鴻門宴”,咋還吃“上癮”了
家住田家庵的方女士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專門陪著孩子上高中,每天孩子上學以后她就買買菜做做飯,其余的時間就在網絡上打發。一天,突然有個陌生QQ加了她為好友,通過驗證后對方就發過來一則招收刷單手的廣告信息,對方自稱是專業代刷信譽的公司,還把公司的企業證件都發給方女士看,對方稱只要有時間,每天都可以賺個兩三百的兼職費。對方的“專業”和兼職的利潤打動了方女士,于是,方女士按照對方發來的要求填寫了自己的個人信息后,開始了刷單的第一步。和所有的詐騙套路都一樣,第一筆的傭金和本金都會準確無誤地返還到方女士的賬號中,但是從第二筆刷單開始,直到方女士發現這是一個騙局后,悔之晚矣。
市反電信詐騙中心的“反詐君”在此給大家解密這個騙局:那些所謂的公司資料確實是真的,但是這只是騙子從網絡上盜用的正規商家信息,其實他所發送的鏈接以及產品、廣告,和他所發送的公司是完全沒有關系的。他所發送的淘寶鏈接和付款二維碼之間也是沒有關聯的。因此,市民在通過對方提供的鏈接進行付款時,這筆錢是沒有通過淘寶正規途徑流向商家,而是通過對方提供的微信二維碼流向了沒有監管的第三方賬戶。也正是如此,騙子才認為此舉有利可圖。在刷了一筆錢后,被騙人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想著自己已經遭騙了,那就把它當成真的再試一下,看能不能把錢拿回來。有了這種心理很多受害者會越陷越深,被騙的金額也就更大。
“防騙錦囊”拿好,再中招“警察蜀黍”都替你急了
“反詐君”表示:網絡刷單是指商家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來自己網店購買商品,通過找人在自己網店進行假買賣和假評價,通過制造虛假高銷售量和虛假高信譽度,以美化自己的網店來吸引顧客。在這里,“反詐君”有話要說了:“這種網絡刷單行為違反了我國民法通則當中第四條,在民事活動中應當遵守誠實信用的原則。”而現在網絡上各種刷單廣告卻屢見不鮮,好像刷單成了一個普遍的行為,許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它是違法的。“反詐君”提醒廣大市民,遠離此類詐騙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一條刷單兼職的信息,也不要抱著賺取任何一筆返利提成的想法,“你想著騙子的返利,騙子卻在想著你的本金”。
市反電信詐騙中心民警提示:“兼職刷單不靠譜!網上找兼職,切不可被高額的傭金所迷惑,貪小失大,謹防上當受騙!”因此,市民應做到“五不”、“兩要”方可遠離詐騙陷阱。“五不”,即:不貪心,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不輕信,不要輕易相信手機上收到的陌生短信、陌生來電;不驚慌,收到恐嚇、威脅類的電話或短信,不要驚慌失措;不透露,不要輕易泄露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和各類驗證碼;不轉賬,無論何時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賬匯款。而“兩要”則是:要及時核實。接到陌生電話、短信、網址時,要第一時間向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或相關單位、官方電話等核實清楚;要及時報警。一旦發現被騙,要立刻撥打110報警。
(記者 李舒韻 通訊員 井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