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活動走過三年,植樹千余棵——種下一棵樹 收獲一份希望
“我們種下的小樹苗,或許我們這代人沒法受益,但我們的子子孫孫卻能獲益匪淺,因此,我們種下一棵樹,就能收獲一份希望!”3月18日,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卻阻擋不了參加“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活動的市民。大家冒雨,栽種下600棵小樹苗,為環境送一份護佑,為后代留下一片綠蔭。
留下綠的足跡 栽種希望的樹苗
“真沒想到,今天會來這么多人,不少老人、孩子都冒雨趕來了,現場真的是熱火朝天。”“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活動發起人隋東聯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該活動已走過三個年頭。截至目前,本市及各界捐種的樹木已達一千多棵,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更新,愛心捐助的善款從全球各地源源不斷地匯聚于淮南,而捐助的樹木均栽種在上窯國家森林公園。活動從發起至今一直熱度不減,朋友圈里也一直在更新捐助消息。“樹苗捐贈者遍及全國26省100余市,還吸引了美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華人華僑及港澳臺同胞,活動影響力正逐年提升。”隋東聯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活動與前兩次相比,淮南本地市民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志愿者、公益愛心協會成員等都積極參加活動,捐樹栽樹,充當義工。
在活動現場,不少人早早就植起了樹,他們或三口之家或四世同堂,有朋友相邀,也有家人相伴,冒著雨、踩著泥、趟著水,挖坑、栽樹、培土一氣呵成,播種下希望,也播種下了未來。“我希望小樹苗能和我一樣快樂成長,我要做它的好朋友。”今年只有四歲半的劉欣語和媽媽一起正在植樹,她主要的任務就是扶著小樹苗,好讓媽媽在一旁培土。“帶孩子一起植樹,從小教育她保護環境,讓她的成長經歷中多一份綠色、多一份對生命的尊重。”小欣語的媽媽說,自己在群里和不少寶媽一起來參加活動,更多的是為了讓孩子體驗植樹的樂趣,親近大自然。
傳承薪火精神 讓淮南綠樹成蔭
當天,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會長魏耀民和幾位老領導、老同志也冒雨來到了植樹現場。他們與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聊起了公益活動與淮南結緣的故事:當初,隋東聯參觀新四軍紀念林時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與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的老領導、老同志們溝通時,他提出了在紀念林搞公益活動的想法,此舉也得到了老同志們的支持,鼓勵他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要把這項公益環保事業堅持不懈地延續下去。與此同時,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在新四軍紀念林中專門劃出一塊土地專用于舉辦“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植樹活動,并設立“一人一樹,綠化地球”紀念碑,統一由園林部門負責日常管理,所捐贈款項也全部交由園林部門負責購買樹苗和后期維護并及時在網上公示,讓愛心落到實處。2016年,在第一次活動中總共栽種樹苗580余棵;2017年,在第二次活動中共栽種樹苗600棵;今年同樣栽種了600棵樹苗,其中,300棵櫻花樹和300棵碧桃樹。
上窯林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方便游客參觀新四軍紀念林文化園及一人一樹植樹基地,讓更多有識之士參與保護人類自然環境、綠化地球的這項公益事業,進一步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上窯林場將原來的一條通往紀念林文化園至一人一樹植樹基地的彎彎曲曲、高洼不平的土路,修建成一條長430米、寬3.5米的水泥路。為防山洪沖毀路面,還修建了90米長的擋土墻及220米長的排水溝,為新四軍紀念林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馬來華僑來淮 親手種下一棵樹
活動現場,一位特殊的客人引起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的注意。他叫李官洪,馬來西亞籍華僑,為了參加這次公益活動,他特意在前一天下午從馬來西亞坐飛機到深圳,又轉機到合肥,而到淮南已是凌晨3時。“到了合肥才知道什么叫冷!”李官洪笑著說:“為了植一棵樹,跑了幾千公里,轉了兩次機,又上高速又乘車,路費也花了不少,但我覺得值!”李官洪表示,自己在馬來西亞是第三代華僑,在骨子里對中國還有一份情,這次聽說隋東聯在家鄉淮南搞一次公益活動,自己便義無反顧地過來了。“我在馬來西亞是做農業項目的,深深感覺到環境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為地球、為社會、為下一代做一點事情。”
86歲的唐朝正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活動了,他說,自己每一次參加的感受都不一樣。第一次自己感受到的是熱鬧,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都來植樹;第二次感受到的是熱情,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樣的公益活動,便積極參與進來,甚至拖家帶口呼朋喚友一起來植樹;而這次則感受到的是熱度,不論是義工還是參加植樹的人都把公益活動當做事業去做,雖然下著雨還有近600人來植樹,一個個都踩成了“泥腿子”,但大家卻覺得收獲不小。“我只要能動,下次也還來,保護環境,植樹造林,有我一份責任!”壽縣愛心人士李勛和壽縣大愛志愿者協會的部分成員也來到現場參加活動,李勛還專門為此次活動做了一首現代詩《一人一樹好》。
付出不求回報 只愿家鄉變更美
“活動走過了三年,我們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我們的活動也被更多人所認可,不少城市開始復制淮南經驗,讓我感到很欣慰。”隋東聯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剛開始搞這個公益活動,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愿意捐百棵甚至千棵樹,但是都被拒絕了。發起這樣的公益活動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捐樹,而是為了能夠親手種一棵樹,感受大自然的召喚。環保誰都會說,但怎么做?到哪做?卻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人一樹綠化地球”公益活動就是為了引導人們關心環保、關心地球,以淮南為支點延伸整個世界,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重視地球、重視生態環境,讓環保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意識。
隋東聯表示,但凡捐過樹的人都能在“一人一樹綠化地球”網站中輸入身份證號,查閱自己的捐贈情況。由愛心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則主要對每天的錢款進賬進行梳理公布。活動為每位捐贈者還專門制作了標識牌,待樹苗栽種后,便成為其永久的“身份證”。每年捐樹的愛心人士不論身處何處,只要輸入身份證號便能在網站中查看樹苗生長情況。“三年的活動費用均由我個人承擔,當初很多人不理解,曾問我是不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才會搞公益活動,搞公益活動是不是很賺錢?但三年后當他們看到滿山綠樹時,他們也被震撼了,主動要求參與到活動中,這就是三年努力的回報。不少人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看熱鬧到積極參與,越來越多的家鄉人認可了這樣的公益活動,同時也讓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變得更美。”隋東聯說。
圖一:86歲的唐朝正連續三年參加活動
圖二:四歲半的小欣語正在和媽媽一起植樹
(記者 李 鈞 李舒韻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