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壽縣三中從位于城內東大街的老校整體搬遷至現在的新校,轉眼過去了兩年。時至9月,整個校園里漫溢著桂花的香味,秋雨過后,草木開始發散著幽遠的氣息。時光匆匆,百年三中,不論新校老校都在歷練中點亮了歲月光華,站在新校的制高點上,心中蕩漾著郁郁青蔥,那些匆匆往來的校友成了眼前歲月的群像。
在這百年建校史上,大大小小事件不斷,人事匆促,顛沛流離。家國失所,命運如寄。如今這所老校一如往昔,安靜地停泊在草木幽深的庭院之中。大門兩側古樂亭構架精巧,墻體渾厚,蒼苔越徑,桃李滿園;二道門古樸厚重,柱礎潤澤。立柱高懸,屋脊威嚴,進得大門,開局闊大,一株大銀杏遮天蔽日,深秋時節,金黃的葉片紛紛落下,落在一號樓前,落在巨松的冠頂,值日生總是站在金黃之中,將落葉用掃帚撮起,一堆一堆又縷縷不絕,在記憶的世界里營建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這座“庭院”的前身就是乾隆二年(1737年)建的壽春鎮總兵署。
1949年1月,壽縣解放,1949年2月27日,縣立中學、省立中學、簡易師范三校合并,在壽縣三中老校址,建立皖北區公立壽縣中學。
建國68年來,這座兩百八十年的庭院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創業之初,方竹蓀、孫驪方、顧毓祿、李應麒、黃蔭庭、孫劍鳴等一大批師長,畢業于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學府,帶頭回到家鄉支援新中國的教育事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所老校不負眾望,人才輩出。
十八大以來,壽縣三中這座校園春風蕩漾,草木華滋。2015年底,壽縣正式劃入淮南,同年9月,為改善辦學環境、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壽縣第三中學整體搬遷至新城區,盛世雙慶,載歌載舞。一片赤誠三尺講臺傳薪火,百年名校萬棵桃李沐春風。昔日的兵署,庭院深深,桃李;保菽臼[蘢,風聲、雨聲,定格為青春最美最動人的記憶;嶄新的校園,藍圖宏偉,不改初心,繼續前進,努力拼搏,用最好的業績喜慶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王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