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則關于鳥兒的故事。
麻 雀
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雖傍晚,天氣卻依然悶熱。我站立在樓頂的露臺上遠眺,只見天色漸漸灰暗,滾滾云團從天際奔涌而來,金邊黑底的云團翻滾著,越來越濃,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勢頭。一陣風過,一陣涼爽,再一陣風過,明顯就帶著沙塵和雨水的腥味了,雨要來了!
突然,我聽見樓頂的天溝處傳來戚戚的鳥聲,戚戚之聲觸動著我的神經,我搬來一個凳子站在上面尋找,哎呀,是一只小麻雀,羽毛還沒有長齊,肉紅的身體裸露在風中,瑟瑟發抖。
不遠處它的媽媽正在焦急地上下飛舞,悲鳴,可憐的小雀大概是從瓦縫中的雀窩滾落下來的,眼見著要下雨了,雀媽媽估計是沒有辦法把它帶回溫暖的雀巢了,天溝中的它命危矣!
在不遠處雀媽媽的注視中,我把這肉紅的生命輕輕捧在手中,掌心傳來它的體溫,還有它那堅強的急促的心跳。我的內心一陣悲憫,我要救它!
可,理智告訴我,麻雀是野鳥,養不活!,但,我不能眼看著一個鮮活的生命葬身于這無情的風雨。
我找來一個空花盆放在樓頂的屋檐下,并在里面填上柔軟的棉花,就把這作為幼雀臨時的家吧,再拿來一些飯粒喂它,輕輕觸及它嫩黃的小嘴,它就大張著嘴接食。安置好這可憐的小生命,我輕輕關上門,剩下的事交給它的媽媽吧。窗戶里,我看到它媽媽飛到了臨時的巢穴邊。
第二天,為了防止驚擾雀媽媽,我隔窗偷窺,幼鳥的狀態看起來還不錯,我滿心欣慰,第三天,雀媽媽已不復再來,我再喂食,它拒絕了,只剩下微弱的呻吟聲,再往后……
可憐的鳥兒,我沒能挽救它!
傷心之余,我又滿懷懊惱,幾天前若沒有好事地去露臺觀云,就不會遇見這可憐的生命,若是我不去理會它,也就不會惹下這般的心傷,可是,事情就是這樣的發生了。
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寫道: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凡俗的我無法理解活佛偈語的真諦。只是,下次若有緣再次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還會義無反顧地出手嗎?我想,會的,活佛還說: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白 鴿
女兒喜歡公園里的白鴿,每次去公園玩,她都要買來鴿食,親手去喂那白色的精靈。
白色的精靈自由地在藍天飛翔,盤旋著在天空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撒下一串夢幻般的鴿哨,倏忽一回首,飄然落地,又踱步于青翠的草坪。天空中落下的天使們,有的小心翼翼,脖子隨慢慢踱著的步伐伸縮著,偏著腦袋,用圓黑的小眼珠觀察草坪上的喂鴿人,膽大的則試探著啄食喂者手中的玉米粒,但凡有一絲風吹草動又即刻拉出一道弧線飛散而去……
我喜愛這些可愛的精靈,我也愛看園中喂鴿的人群。
草坪上,有天真的孩子,滿握著玉米粒,奔跑著,歡笑著,去追逐白鴿,熱切地盼望它們來享用自己帶來的美味,可方才還在悠閑地踱步的鴿子卻在他的面前不斷地飛離。滿臉通紅的孩子,用手背抹著額頭的汗珠,沮喪到哭泣。多么固執的精靈啊,它怎么就不能理會孩子那純純的愛心呢?
草坪上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淡然地尋著一處僻靜的地方,在面前灑滿玉米的小麥粒,然后氣定神閑地在草地上或坐或臥,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天空中飛翔的鴿子不斷降落于他的身旁,歡快地咕咕叫著,呼朋引伴,爭著啄食草坪上的食物,喂鴿人在悠閑中竟被鴿子圍成了愛的圓心。
同樣是喂鴿,同樣是一腔滿滿的愛,喂鴿人的回報竟是如此的大相徑庭。奇怪嗎?仔細一想,又并不奇怪。其實世上的事情莫不如此,汲汲于物者往往事與愿違,隨緣于心者,幸福就在眼前。不是么?
(田家庵 劉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