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鄉下老家,女兒興奮地大喊:“爸爸,快看,好大的睡蓮,上面還有刺兒!”我循聲望去,不禁笑了,清澈的池塘里,一些碩大的雞頭葉浮在水面上,綠瑩瑩的,好看極了。
雞頭,學名芡實,是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因其果實形似雞頭,故而得名。家鄉多水,鄉人勤勞,水里常種蓮藕、菱角和雞頭。每年夏秋之時,蓮葉接天,紅菱鮮嫩雞頭飽滿,成熟的氣息彌漫著水面。“屋后水上一盤磨,能看不能坐!边@是童年時常說的一道謎題,所指正是雞頭。雞頭葉的外形與睡蓮荷葉相似,但是卻比它們更大,上面布滿了尖刺兒,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在烈日酷暑下,碧綠動人。
在鄉村,雞頭是一種最樸實的水生植物。它不像蓮荷,仿佛水中的貴族,高高地佇立在水面上,用粉嫩的紅荷惹人眼球;它也不像菱角那般霸道,密密麻麻地擠在水面上,中間不留一點兒縫隙。在寬闊如盆的葉子間隙中,雞頭花悄悄鉆出來,紫色的花冠,宛如傲然挺立的雞冠。果實就藏在水下,附著在莖上,就像是個縮著腦袋的小刺猬。
孩提時,采雞頭是我們的最愛。秋風乍起,水面上清涼異常,我和妹妹帶著工具,準備采雞頭。我找來長竹竿,把鐮刀綁在竹竿上,站在池塘邊小心翼翼地割下成熟的雞頭。妹妹負責把它們從水邊撈出,裝進竹籃里。回到家,我們把雞頭倒在院子里,用腳踩著,戴上手套先從頂部的咧嘴處小心地撕開口子,然后一點點把布滿尖刺的外皮剝去。這時候,里面的果實開始露出來,就像一個個黑褐色的石榴子兒,輕輕一掰,粒粒圓潤。
母親把雞頭果分揀,老的堅硬不宜食用,儲存起來制作淀粉,嫩的放在清水里煮食,成為孩子們喜愛的零食。剝去一層柔軟的外皮,鮮嫩的雞頭果又軟又糯,唇齒留香,就連吸入的空氣里都有絲絲的涼意。作為“水中八鮮”之一,雞頭果營養豐富,更何況還承載著兒時的記憶,以及秋的喜悅。所以,在秋風里,常擷一枚雞頭果,細細品咂秋的味道……
(壽縣·馬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