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漸退,日影傾斜;蟬聲喑啞,秋蟲呢噥;天高了,地遠(yuǎn)了;風(fēng)輕了,云淡了。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季節(jié)——秋季。
秋是人們喜歡的季節(jié)。且不說那宜人的氣候,還有那遍地稻熟魚肥、瓜果飄香的豐收景象,單是秋天的一些小景,就足以讓人喜愛。比如,秋晨,花莖草葉間點綴著的晶瑩剔透、潔凈如玉、沁心爽膚的露珠,如美人臉上靈動的眼眸,又如夏夜晴空中眨動著的星星,美輪美奐,引人遐想。
所以,可愛的秋露,自古以來,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愛物。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有《詠露珠》一詩:“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詩人說那荷葉上的一滴露珠,是從天空墜下來的,放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就像一顆圓圓的珍珠。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也讓人對露珠陡生喜愛之情。王昌齡的《齋心》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fēng)”的描寫,更讓人直感受一個爽字。小時候,我最喜歡在秋天的早晨,去田埂上赤腳行走、奔跑,聽露珠被我驚擾而啪啪滴落的聲音,感受露珠沁膚的清涼。
我喜歡秋露,除了它晶瑩剔透的模樣和清涼的爽膚感,還因為一個名叫秋露的女孩。
她是我小時的近鄰,人長得很好看,有一雙晶瑩的大眼睛,又聰明伶俐,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但她的命運(yùn)有些凄慘。她的父親有兄弟四人,除了她父親是個健全者,大伯、二伯和小叔,都各有欠缺。因此,除了她父親在將近四十歲時,才找到比他小十一歲,有智力障礙的她媽,其他三人都是光棍。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秋露自然缺少了孩子應(yīng)有的許多快樂。盡管伯伯叔叔都很疼愛她,可她不得不很早就學(xué)著做各種家務(wù),燒飯、洗衣、喂豬……雖然懂事的秋露在家人面前從不說什么,可當(dāng)她看著同齡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xué)時,眼里滿含期盼和幽怨。很讓人心疼。
更讓人心痛的是,秋露的生命定格在了13歲。秋露13歲那年的麥?zhǔn)諘r節(jié),大人們都去搶收麥子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那天中午,在家做飯的秋露聞到一股濃烈的煙味,出門一看,鄰居田奶奶家的廚房正冒著濃煙。田奶奶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又患有風(fēng)濕病。原來,田奶奶看孩子們都在田里忙著,就想幫著做午飯,不想,造成火災(zāi)。秋露不顧一切地鉆進(jìn)濃煙,拉出了田奶奶,自己卻被嗆得暈了過去。因呼吸道損傷嚴(yán)重,雖經(jīng)極力搶救,秋露還是沒能睜開她那露珠般晶瑩的眼睛。
可憐又可愛的秋露,亦如秋晨的露珠,伴著太陽的升起而消逝,只在世上留下短暫的晶瑩。
但那如露珠般暫短的晶瑩,卻也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潘集·武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