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高三(一)班的班費還剩兩千好幾百塊錢。“錢該怎么辦?”班長在群里發出了這樣的征集意見。同學們思維活躍。字幕閃爍間,各種意見匯集。聚餐,請老師吃飯,結伴游玩,集體k歌……說法紛紜,可大家都覺得缺了點什么。
一個男生悄悄打出了一行字幕:“捐給紅十會吧,這樣或許更有意義。”仿佛心有靈犀,班上五十多個同學表現得出奇的默契。是的,都是有愛的孩子,十八歲了,更懂得思考一些事情的意義。
轉眼又迎來高一新生的報到季。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季,回校當志愿者,服務新生,反哺母校是大家最快意的事。整整五天,同學們忙碌在校園里,引導新生取號、注冊、繳費、參觀,汗流浹背而又歡欣不已。
報到第一天,你們遇到這樣一個父親,交完學費,他的錢已經所剩無幾。新生家在偏遠農村,還需辦理校園住宿手續,可這個臉色黝黑,瘦弱淳樸的父親已經拿不出住宿費。他小心翼翼地問著:“我的錢不夠了,等明天再來交行嗎?”那一瞬間,同學們小小的心靈體會到了辛酸,也許因為貧窮,也許因為這位父親的無奈。那一瞬間,你們似乎終于懂得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地苦號和渴望。是呀,即使不夠富足,你們也從來沒有遭遇過如此的貧寒。
當父親踽踽離開后,你們陷入了集體的沉默。有一種悲鳴在你們的胸腔震撼。沉默之余,你們突然決定,把這筆不多的班費就捐給離你們最近的人,就捐給母校還在在讀的貧困學生。這既是學長們的一片心意,更是學校這個大家庭不放棄每一個貧寒學子的愛心延續。
老師們大為贊嘆并為你們點贊。
孩子們,這或許是你們送給自己最好的十八歲禮物,是你們即將踏上征程,再次起航的最美成人禮。愛悄無聲息,卻會讓生命變得蔥綠而歡愉,就像母校的石楠花,遍布校園,蔥蘢茂密,年年歲歲,花開不敗。
(謝家集·柏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