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名為“淮河流域鄉村宗族家風、家訓、家譜資料采集與整理”省級暑期實踐調研團忙碌起來了,他們來到田區姚氏家族紀念碑、三和鄉吳氏祠堂,鳳臺縣丁集鎮童氏祠堂等地,探源家譜檔案,調研優良家風。
據了解,這支隊伍由安徽理工大學學子組成,將用一個月時間,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淮河流域鄉村宗族家風家訓在現代社會的意義及傳承情況,希望發掘淮河流域各宗族、鄉村社會中家庭、家教、家風方面的文化精髓,傳承淮河兒女治家理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調研團成員首先來到姚氏家族紀念碑,他們認真采集碑文,了解淮南姚氏一族的發源以及發展歷史。調研團負責人楊志華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姚家灣志》是以氏族發展變遷史為記述重點,著力從氏族源流、施教為先、今昔對比、古跡軼事等篇章,記述了自明朝洪武年間姚氏移居淮南以來,600余年的氏族發展史。而《淮南姚氏家訓》提出的行為準則規范,立足于氏族,放眼社會,對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在三和鄉吳氏祠堂,吳氏后人吳清源老人得知調研團的來意后十分高興,他拿出家族族譜,向調研團介紹族譜上各種名號的意義以及吳氏后人中比較有名氣的幾位人物,同時帶領調研團參觀了宗祠。老人希望,大家能夠傳承好中華民族優秀的家風文化,并將其流傳下去。
隨后,調研團來到了清末著名書法家吳墨林后人的聚居地——鳳臺縣丁集鎮橫塘村。丁集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帶領調研團成員參觀了一批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家族祠堂,如童氏祠堂、葛氏家族紀念碑等,他表示,當地一直致力于宣傳建設優秀家風家訓文化,并結合時代背景,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賦予家訓新的內涵,以此來推動美好鄉村建設。
(記者 付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