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淮河流域走一走 共同傳承好家風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淮河流域走一走 共同傳承好家風
【字體: 】 發布時間:2017/8/8 6:31:49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近日,一支名為“淮河流域鄉村宗族家風、家訓、家譜資料采集與整理”省級暑期實踐調研團忙碌起來了,他們來到田區姚氏家族紀念碑、三和鄉吳氏祠堂,鳳臺縣丁集鎮童氏祠堂等地,探源家譜檔案,調研優良家風。

據了解,這支隊伍由安徽理工大學學子組成,將用一個月時間,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淮河流域鄉村宗族家風家訓在現代社會的意義及傳承情況,希望發掘淮河流域各宗族、鄉村社會中家庭、家教、家風方面的文化精髓,傳承淮河兒女治家理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調研團成員首先來到姚氏家族紀念碑,他們認真采集碑文,了解淮南姚氏一族的發源以及發展歷史。調研團負責人楊志華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姚家灣志》是以氏族發展變遷史為記述重點,著力從氏族源流、施教為先、今昔對比、古跡軼事等篇章,記述了自明朝洪武年間姚氏移居淮南以來,600余年的氏族發展史。而《淮南姚氏家訓》提出的行為準則規范,立足于氏族,放眼社會,對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在三和鄉吳氏祠堂,吳氏后人吳清源老人得知調研團的來意后十分高興,他拿出家族族譜,向調研團介紹族譜上各種名號的意義以及吳氏后人中比較有名氣的幾位人物,同時帶領調研團參觀了宗祠。老人希望,大家能夠傳承好中華民族優秀的家風文化,并將其流傳下去。

隨后,調研團來到了清末著名書法家吳墨林后人的聚居地——鳳臺縣丁集鎮橫塘村。丁集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帶領調研團成員參觀了一批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家族祠堂,如童氏祠堂、葛氏家族紀念碑等,他表示,當地一直致力于宣傳建設優秀家風家訓文化,并結合時代背景,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賦予家訓新的內涵,以此來推動美好鄉村建設。

(記者 付莉榮)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翁牛特旗| 南投市| 永年县| 大庆市| 墨玉县| 泸西县| 蒙城县| 新和县| 成武县| 马边| 桑植县| 东丰县| 神农架林区| 贡嘎县| 静乐县| 徐闻县| 康定县| 城步| 社会| 固镇县| 浮梁县| 邓州市| 西峡县| 昌乐县| 新郑市| 容城县| 扎赉特旗| 沭阳县| 昔阳县| 江华| 铁力市| 南溪县| 上饶市| 宁城县| 普兰店市| 岗巴县| 福建省| 韶关市| 三都|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