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山總是相伴著,不知是山成就了水,還是水蓄意要依附于山,凸顯著自己的存在。山一直沉默著,水按捺不住,哪怕是遇到一塊小小的石頭,它都要急于發出“嘩嘩啦啦”的聲音。有人喜歡這樣的流水,而我,則更欣賞沉默的山峰。
每每在山腳下行走,抑或爬山,我都要仰視默然而立的山峰,有那么一陣子,我在它的懷抱里,總要與它一起沉默一會兒,也就是在這沉默之間,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微略之處。一個個體生命,在大自然的面前,在高山的視線里,即使有一丁點兒思想的火花,又算得上幾何?山之穩,在于它的思想,在于它對意境的修行,是否為外人所知并不重要。水不一樣,它趨勢而行,順流而下,盡管一路喧鬧著,想引起別人的注意,證明自己的存在,但在時間的面前,它最終還是流走了。山有別于水,即使千年之后,山也不會挪動半步,還是在那兒,還是默默地孕育著一草一木,呵護著山間飛鳥走獸,讓生靈繁衍,世代相傳,我始終認為,這就是圣者的心懷。
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年代,各種自我標榜的標簽貼滿一個又一個人類相聚的場合,他們自詡的言語充塞整個空間,就像山澗“嘩嘩啦啦”的流水。我深信,在一旁沉默不語的聽眾里,一定存在著“山”一樣的人,他們也如山一樣沉默著,不僅知面兒還知里兒,卻不賣弄。由此,我想到二十年前自己中專畢業的時候,一位恩師在我畢業紀念冊上寫下的留言:得志別得意,失意別失志,得失尋常事,任其隨風去。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人生的路途上,我經過山順過水,當我再次坐在某一處依山傍水的驛站里,回想起老師的教導時,仿佛那些字的墨跡至今未干,清醒地呈現在我心靈的扉頁上。
(石澤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