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食物,平民可果腹,富貴可養(yǎng)顏,白如凝脂,嫩若水晶,且,亦葷亦素,營養(yǎng)豐富。
下班回家,時間緊湊,來不及去菜市,那就在路邊攤買一塊豆腐吧。豆腐清洗容易,做法簡單,實為方便上班達人的可心之物。四四方方一塊豆腐,嫩可拌,小蔥拌豆腐,老可煎,白菜燴豆腐,不老不嫩的,切幾管蔥花,炸鍋汆湯,豆腐切薄片,滑入滾湯中,頓時,豆香四溢,皆為美味也。豆腐,似散落人間的凡俗之物,卻又因為淮南王劉安,因方士煉丹的故事,平添了幾分道家仙骨,晶瑩剔透,卓爾不凡。
炎熱的夏季,恰似吃豆腐的最好時節(jié)。涼拌的酸爽,熱燴的清淡,揮汗如雨中,想來就是食之有味。夏日驕陽下,八公山下的珍珠泉水正清冽甘甜,儲存一季的壽縣黃豆也個個顆粒飽滿,水、豆俱佳,泡豆、石磨、攪拌、點鹵,幾個時辰下來,這邊廂,作坊里的工人緊鑼密鼓,那邊,一鍋純手工制作的豆腐就白嫩晶瑩地新鮮出爐了。
最是懷念小時候那些走街串巷的豆腐挑子,一個豆腐匠,一副豆腐挑,吆喝聲便隨著晃悠的擔子而悠揚四起,亦長亦短,亦清亦亮。擔子兩頭的方木盒里整整齊齊碼著一整塊白嫩的豆腐,明晃晃的切刀一落,一小塊方方正正的豆腐就被切出,顫巍巍在手指間,滑嫩滋潤,吹彈可破。至今,那悠遠的“買豆腐嘍”的叫賣聲還時常縈繞在我的耳畔。
中午,從菜市買了一塊硬實的老豆腐,洗凈后切成略薄的方寸大小。點火、鍋熱、倒油,等油略微冒出一點白煙,就改為文火,把豆腐一塊塊置于油鍋里煎。藍瑩瑩的小火苗舔舐著鍋底,豆腐在熱油里滋滋冒著大大小小的氣泡,爭先恐后,隨破隨起,一撥一撥,熱鬧紛起。
煎豆腐不可翻動太勤,否則會翻成一鍋爛豆腐。得掌握火候,把握時機,一面煎成六分焦,即可翻煎另一面。煎豆腐亦是一個耐心活,煎透一塊立即取出擱盤一塊,長久的在油里渡,就成“炸”,而非“煎”,就失去“外焦里嫩”,外表金黃,內(nèi)里依然白嫩的雙重口感了。
等豆腐全部煎完,放幾管蔥花,熱油一炸,再放幾顆切細的大頭青,翻炒幾下即可出鍋。豆腐黃白相間,裹著油脂的厚重和大豆的清香,青菜碧瑩瑩的綠著,一口下去,焦、嫩、脆、酥,怎一個好吃了得!
白菜豆腐,最是養(yǎng)人!酷暑難耐,宜吃豆腐!
(謝家集·柏發(f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