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寫過:古城是一個你不來一次永遠無法明白的瑰夢。古城對我來說,應該是一個在我生命里變換卻又永遠在歷史里亙古的故鄉。
我曾兩次游古城,一次是小兒垂髫時,一次是如今的少年未冠時,恰巧都是春天。
不能眠,半夜挑燈,北山鐘聲隱隱約約,眼前書卷在案。感慨昨日尋游時那幾分丹青入江南的繾綣悠然,恍若隔世。
沿著公路,我直奔南門——“通淝”。路上瀲晴朗空,而再度登臨那青灰色的城墻時,一幅工筆重彩的油畫鋪展在我們眼前。遠方八公山翠色如眉,近處護城河里老渡人搖櫓時青波像綢緞拂過,蕩開岸邊三春桃花嫵媚灼灼,大片的油菜沿著我們一路開放,金黃朵朵,連綿悠長,倒暗合了幾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沉味,天光白玉呈碧,城下人煙紛隙,城內傳來市井的氣息,潑散了幾分嵐氣,似點醒我們還在人間紅塵。韓翃有詩云:“春城何處不飛花。”不禁使我想吟誦在此早春三月的楚地。
人流如云,我繼續前進,身旁友人興致正濃,攝影合照,嬉笑追逐。遠處飛鳥掠過,此間熱鬧非凡,迤邐風光滿城繚繞,與好友說些許心中話,望那前面的青山一如既往的寂寞樣子,腳上的勞累已難抵我心緒的安平喜樂。
行至西門,猶記風聲鶴唳,雁邊紅粒,馬邊青草,撫額幾回思索,那其中波瀾之感綿綿。遙見城門外仍有良田待耕,農家炊裊,溪水潺潺,早春細雨氤氳。木心曾說“人與土地靈秀一體”,便應該是這種在歷史的劍光撥開后,城與山與人的日常,那種牧童吹笛,城上戲臺正唱風月的平安悠悠回響。
若你來此,我定帶你領略此景此韻,撫摸青灰色的墻,走在曾狼煙四起的城,看八公山與楚地人代代脈脈相望。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遠足成往,怎忘故鄉!
(潘集·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