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會議上,一位領導同志在講完話后,脫稿講了推進工作的方法問題,歸納起來就是“選定重點、破解難點、創造亮點”“三點論”。讓與會人員頗受觸動,給人以深刻啟思。
毫無疑問,開展和推進一項工作,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方法科學適宜,則事半功倍;反之,則“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因此,尋求和設定科學工作方法,成為一項工作得失成敗的重中之重和首選。
選定“重點”。現在事情多、會議多、文件多。不過,客觀地講,會議和文件還是部署及督促工作的有效載體和抓手。一項工作,開會和不開會,發文和不發文,在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上顯然有著極大差別。當然,這并不是為會議多、文件多唱贊歌。該開的會議,還是要開;該發的文件,還是要發。只是要把握好度,從客觀需要出發即可。歸結到本源,這么多會議、文件的背后,都能捋出一項或者若干項工作來,怎么干,則是大有講究的。會干工作的能手,總是把重點工作和一般工作區分開來,分清楚輕重緩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均衡用力,也不可平均分配時間、精力。因為,幾十項甚至上百項工作,畢竟有頭等重要、重中之重、重點、次重點、一般和常規性之分。只有選定重點,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否則,一味“撒胡椒面”,顯得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實際上年終卻一事難成、收益甚微。
破解“難點”。繁重繁瑣的事務中,總有難易之分。如果在推進工作中總是避難就易、避重就輕,“柿子專揀軟的捏”,遇到問題繞著走,遇到矛盾上交下推,不僅很難出成績和效果,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一個地區或者單位的經濟社會發展。“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壯士斷腕,其氣可鼓!”“打蛇打七寸”。面對那些難啃的“硬骨頭”,絕不能畏畏縮縮、瞻前顧后、猶疑不前。破解了難點,解決了難題,才是真正敢于擔當,也才是開展工作、推進發展的“不二之選”。反過來看,破解了難點,也會讓人刮目相看,豎起大拇指點贊。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信心、增添了決心,塑造了形象、贏得了贊譽。
創造“亮點”。俗話說“一俊遮百丑”。干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情同此語。工作沒有亮點,很難讓人眼睛一亮。工作沒有亮點,如同平靜的水面,波浪不驚,毫無興致和激情。這就要求在推進一項工作時,把握住“規定動作不折不扣、自選動作有所創新”。而創新,才有亮點。有了創新,才能熠熠生輝、吸引注目,讓人過目不忘、記憶深刻。創造亮點,絕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挖空心思、刻意營造。亮點,是在完成基礎性工作任務的基石上的“禮花綻放”,或者電石火光、靈光閃耀,或者量變極限的質變升華。
一些任務之所以沒有達成預定目標,一些工作之所以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之所以沒有成功打破,拋開可能存在的客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作方法出了問題。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在任務極其繁重的當前,在要求更嚴更細更實的標尺下,“方法論”在工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其杠桿作用。掌握之,方能步步堅實;運用之,方能科學高效。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