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個李安的采訪,主持人問他現階段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李安稍有些靦腆地笑著說:“我太太能對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點,就會感覺很幸福。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我每天還是要賺他們的尊敬,我要達到某一個標準,這也是讓我不敢懈怠的一個原因。”——多么謙卑溫和的話,卻點醒了很多人:不停止跋涉的腳步,好好經營生活。
1999年的8月中旬,阜陽師范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學校,班主任將電話打到三叔家。我和父親在中午頂著毒日頭,坐了四十五分鐘的車趕到學校。將通知書取回到家里,這在我們那個小村里是絕無僅有的特大喜訊。那個中午,整個村子里不少人到我們家看我那張至今仍保存著的深紅色的錄取通知書。父親要我反復念了幾遍通知書上的每一項內容后,便開始為我準備行囊。
由于學校不提供被褥,父親從集市上買了嶄新的棉花,讓母親趕緊縫薄被子。炎熱的三伏天,母親就在投下濃密陰涼的樹蔭下鋪開一張草席,一針一線地為我縫起了被子。父親也不閑著,他把跟母親結婚時的一個木箱子倒騰了出來,反復用油漆刷得如新的一般,讓我裝行李用。
1999年9月14日,天剛蒙蒙亮,父母就都起來了。母親進了廚房,為我和父親準備早飯,父親又將行李整理了一遍,跟我核對看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因為要去四十多里之外的市內坐火車,先得乘汽車到火車站……天空飄起了雨絲,父親將我的行李放到三輪車上,上面蓋上一塊略顯陳舊的塑料布。三叔騎著三輪車,我與父親跟在后面走。
到了車站,離火車開動還有一個小時,我和父親蹲在候車室外。父親點燃了一支香煙,臉轉向我說:娃呀,從今天起,你長大了,要自己走好以后的路。我默默地點點頭。
整個大學期間,我先后帶了三份家教,課余時從小商品批發市場販賣電池和流行歌曲磁帶,貼補捉襟見肘的生活。盡管辛苦忙碌,但覺充實無比。
成家后,性格強勢的兩個人經常吵架。后來,我和妻子想了個辦法,就是制作了一個“吵架意見簿”,掛在進門口處。并且規定吵完架自我反思時,只準提自己的意見,不能狠揪著對方的“辮子”不放。年輕的我們用這個辦法多了一份對彼此的理解,對對方的不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開始惦記對方的好。到了周末,妻子會燒我喜歡吃的菜,我也主動干起了家務。女兒出生后,每每攜一身疲憊歸家,剛一進門,她就嬌怯地喊著“爸爸”,雙手搖擺著跑過來,心底頓覺輕松。小家伙在你歪在沙發上時,還會乖巧地揮動小拳頭為你捶捶肩,盡管沒有多大的力道,但你已然感受到了貼心小棉襖的溫暖……這個時候,你的被需要感讓你在獲得肯定的同時,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要努力獲得下一個微笑。
(謝家集·顧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