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聞媒體責任 彰顯新聞人的力量
齊力書寫光輝歲月里的脫貧攻堅故事
在農村,很多人都懷揣著致富奔小康的念頭,并為這一目標而努力。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或者飛來橫禍,讓原本充滿希望的家庭落入貧困,陷入絕境。但很多人沒有自甘貧窮,依然靠著雙手勞作,期望有朝一日能脫貧致富。面對這樣的人群,我們伸出手,獻一份愛心,拉他們一把,讓他們看到光明,同時也點燃了他們的希望火種。
一年走訪 摸排貧困戶做到心中有數
淮南日報社對口扶貧村——姚祠村位于壽縣隱賢鎮東北部,近鄰梁家湖水域,有43個村民組,總人口6951人,耕地面積7267畝,未實施脫貧工作前,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和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較低,屬壽縣72個重點貧困村之一。
一年多來,淮南日報社班子成員多次帶隊來到姚祠村開展扶貧走訪調研工作,認真聽取鎮、村負責同志及選派干部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的介紹,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進行了對接。包保干部均已深入幫扶貧困戶走訪慰問,詢問幫扶對象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了解致貧原因,征求他們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扎實開展聯系幫扶。淮南日報社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先后幫扶數十戶貧困戶脫貧,并聯系落實相關企業、項目扎根姚祠村,為更多的貧困戶送去了崗位和就業希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淮河早報黨支部始終沒有忘記姚祠村急需要幫扶的農民兄弟,黨支部成員經常聚在一起集思廣益,大家為如何脫貧出謀劃策。一次采訪中,一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淮南市永昊環衛有限公司想通過獻愛心活動回饋社會,經過溝通協商,該公司與淮河早報黨支部一拍即合,將獻愛心活動安排在隱賢鎮姚祠村,為那里的貧困戶送去關愛。
一片愛心 13戶貧困戶感受到夏日溫情
7月7日,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每一位參與獻愛心的慰問團成員都熱情高漲。驅車一百余公里后,趕到姚祠村,村支兩委干部和受捐貧困戶早早地等在村部,期盼著與慰問團成員早點相見。
一次次握手飽含溫情,一張張笑臉寫滿激動。在淮南市永昊環衛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永海、永昊環衛公司副經理兼安徽金滿園物業公司經理常本燈的帶領下,兩家公司為13戶貧困戶捐助了13臺電風扇、26桶油、13袋米,共計6000余元。簡短的捐助儀式,沒有華麗的場地,有的只是最真切的關懷;沒有客套的虛情,有的只是最感動的問候。當四目相對,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時,感動溢于言表。
倪永海介紹,淮南市永昊環衛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專業從事道路清掃保潔、保潔服務、城市管理勸導服務、河道水面保潔、公廁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園林綠化管理與養護等。該公司擁有職工2270人,擁有各種大型機械作業車輛68部,具備機械化清掃保潔道路及高壓路面沖洗的清掃作業服務能力。而安徽金滿園物業公司是一家從事物業管理服務的企業,目前在全省各地擁有物業管理項目數十個。淮南市永昊環衛有限公司、安徽金滿園物業公司近年來發展很快,公司領導不忘回報社會,多次開展贊助、慰問活動。
一種激勵 脫貧致富的夢想更踏實了
梁昌保是姚祠村一名貧困戶,4畝薄田便是一家人全部收入。2002年,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妻子突患腦萎縮,喪失了行動能力,僅看病這一項就花費數萬元,后經過治療,妻子的病沒有好轉,如今一下地走路便會摔跤,時不時還伴有癲癇癥狀,藥一直不能停。當看到愛心企業為自己捐助的慰問品后,梁昌保激動地說不出話來:“感謝政府,感謝報社,感謝企業,我也沒文化,只能說句感謝。”
被安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后,陳四江心里一直不服氣,但面對20多年幾乎癱瘓在床的妻子,自己漸漸也就認命了。“老婆除了吃飯自理,其他任何時候都離不開人,整天做輪椅,我還要照顧她,還要照顧地,賺的錢只夠維持日常開銷。”如今,大女兒在外打工,小女兒還在身邊上初一,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他拿到捐助的慰問品時,除了感謝,便沒有更多的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針對這些貧困戶和低保戶,村里通過新農合的健康扶貧政策,每年由村里統一為他們代繳150元的費用,并通過光伏發電項目和益豐生態園項目,每年給予貧困戶3000元和2000元的補助,家中有上學的孩子還能享受每年500元的貧困生補助。通過一系列的扶貧政策,鼓勵貧困戶自強自立,重新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淮河早報黨支部也將在扶貧的道路上,伴著貧困戶一路前行。
(記者 李鈞 李舒韻 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