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父親總是常與茶相伴,這跟他所從事的職業有關。印象中的父親總愛用大杯喝水,這也跟他的職業有關。父親是一名交通警察,在“五項禁令”出臺前,他就已經滴酒不沾了,怕喝酒誤事。父親在馬路上一站就是大半天,指揮交通、解決糾紛,一只大茶杯必不可少。久而久之父親養成了走到哪兒都帶上一只大茶杯的習慣。
我記憶中父親的第一只茶杯,是一只白色搪瓷茶缸,是媽媽工廠里發的勞保品。父親喜喝熱水,我覺得熱得燙嘴的水他都能毫不猶豫地大口喝下。為防止茶缸燙手,也為了保溫,媽媽用棉布給茶缸做了個精巧的套子。每天早上,父親泡上濃濃一缸茶水,精神抖擻地去上班。每晚入睡前,父親都會倒上半茶缸開水擱在床頭的方凳上,從未改變。
那時父親在事故科上班。媽媽常發牢騷說事故科不好。我雖小,也能感覺出來——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無論風雪還是暴雨,無論吃飯還是睡覺,只要接到某某地方出了事故的通知就必須以最快速度趕到。一個雨夜,電閃雷鳴,媽媽上夜班去了,爸爸剛哄我睡覺,他的同事孟叔叔就跑來說大壩那兒出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趕緊去。我一骨碌坐起來說:“爸爸,我怕!”爸爸看向孟叔叔,孟叔叔為難地說:“真不巧,我家屬今晚也上夜班去了。”我纏著爸爸要跟他一起去。他猶豫了半天,才說:“你就呆在警車里,不許下來,也不許亂看。”我抱著倒滿開水的茶缸,爸爸抱著我,跟孟叔叔一起,鳴著警笛向事故現場飛馳而去。豆大的雨點唰唰唰地抽打著車窗,又急又密,不時有閃電劃過。一到現場他們就跳下車忙碌起來。我蜷縮在座位一角,聽著外面的風聲、雨聲、雷鳴聲、喊話聲,因為冷,輕輕打著哆嗦。過了很久,爸爸他們都沒有上車。我忍不住扒著車窗向外看了一眼,那個慘烈場面一下子鉆進眼里,刻在腦中,抹都抹不掉,好長一段時間過去我都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媽媽責怪爸爸不該帶我去事故現場。爸爸沉默著,低著頭在煤球爐上用茶缸給我熱麥乳精。
爸爸的第二只茶杯是姑父一次出差回來送給他的,是個帶不銹鋼蓋子的玻璃茶杯,玻璃外面還有層銀灰色橡皮筋編織的網格狀封套,顯得又時尚又高檔。爸爸對這只茶杯的喜愛之情顯而易見,一有空就拿在手里把玩。每當爸爸接我放學,第一件事就是把盛著熱水的茶杯遞給我:“喝口水。”他因為工作的緣故需要及時補充水,所以也怕我缺水。經過一整天的反復沖泡,茶水已經不那么苦了。喝過水,爸爸帶我到他的“崗亭”里寫作業。“崗亭”是交警工作間隙稍作休息的地方,小小的、圓圓的像個碉堡。透過“崗亭”的小窗戶能看見爸爸站在馬路中間指揮交通,像在跳一種舞蹈,真有趣。下班高峰期過去,爸爸才走回“崗亭”里,摘下“大蓋帽”,拎起舊茶瓶往茶杯中添水,騰起的水霧掩住他略顯疲倦的面容,他握住茶杯,像個性急的孩子,大口吞咽著茶水,隨著那極富感染力的“咕咚咕咚”聲,滾熱的茶水迅速抵達他的胃部,將緊縮的細胞舒展開來,隨之舒展開來的還有他臉上的倦容。好像農民沉重體力勞動后一段幸福的小憩,他帶著舒心、愉快的笑容看著我寫作業。
之后,爸爸還用米酒瓶、罐頭瓶當過茶杯,用過塑料杯、金屬杯、陶瓷杯,在它們一個接著一個登場、破碎中,爸爸也漸呈老態。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爸爸職位的提升,媽媽給他買了好幾只高檔茶杯。但他不喜歡,他還是偏愛大一點的茶杯。我上高三那年,流行一種用有機玻璃做的太空杯,輕盈結實,盛水也多,杯口處還設計了一個袢子,方便提攜。我給他買了一個,他愛不釋手。他接我下晚自習時,用這只杯子為我帶過熱度適宜的牛奶、豆漿,還是跟當年一樣,一看見我就遞過來催著我喝。
后來,我在家鄉找到工作,每天上下班都經過爸爸負責的路段,每天都能看到他站在大轉盤那兒指揮交通。這節路段不僅狹窄、坑洼,中間還有淮河大橋,極易擁堵,尤其是雨雪天,爸爸、孟叔叔他們五點鐘就出門了,在大橋上清除冰雪、鋪草墊,趕在“早高峰”前把路清理出來。我跟爸爸建議過:“撒工業鹽多省事,除冰快,就不用那么早上路了。”他說工業鹽傷路面,能不用就不用。媽媽心疼他,每天早晨都泡桂圓枸杞茶給他帶上。哦,那時他用的是一只不銹鋼保溫茶杯,大小相當于一個小茶瓶,成了他的最愛。
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班車緩緩爬上淮河大橋,我擦掉玻璃上的哈氣向外望去,密密的雪簾中,爸爸像個雪人一樣站在那里,全神貫注觀察著過往車輛。我很想對身邊被空調暖風吹得打盹的同事說:“看啊,那是我爸爸!”還有一個暴雨天,班車在安城鋪路口等紅燈時,我看到爸爸披著一件舊雨衣站在路中間,豆大的雨點砸在他身上,雨水順著帽檐流到臉上、流進衣領。他的背微駝,目光是一如既往的專注,但神情中卻流露出一絲疲憊、蒼老和哀傷,他是一個老警察了。
爸爸現在用的茶杯,是一只紫砂膽保溫杯,精美雅致,杯身上刻著“光榮退休”字樣,這是歡送他退休時,警隊贈送的一件禮物。爸爸非常喜歡,把它看做職業生涯的圓滿句號和美好紀念。他捧著它喝茶時會冒出一句:“現在該站‘晚高峰’了。”“這個時候望峰崗小學該放學了。”“今天下霧,老孟他們得早點上路。”
那一只只材質不同、形態各異的茶杯,陪伴父親走過人生旅程的一段又一段,浸泡著他的起伏轉折、喜怒哀樂,早已成為他生命姿態的一部分,讓我品味不已。
(潘集·趙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