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0周年
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迎來新一輪參觀悼念熱潮
1937年7月7日夜,已經占領中國東北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向中國守軍發起攻擊,開啟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軍民,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全國各族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全民族抗戰隨即爆發。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期間,日軍在中國的大地上犯下了“南京大屠殺”等罄竹難書的累累罪行。
時至今日,部分日本政客及民眾,依然不能正確認識歷史,對侵華戰爭中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持漠視甚至否定態度。鑒于這一情況,近年來我國陸續認定、公布了大量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日軍侵華罪證。其中,我市的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于2014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今年年初該館又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盧溝橋畔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
回望“七七事變”,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前夕,作為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迎來新一輪參觀悼念熱潮。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該館三條長約20米、寬5米、深3米的“萬人坑”形成于1943年春,坑內有被日軍殺害的許多抗日志士和一萬多名罹難礦工遺骨。據考證,1938年淮南淪陷,日軍占領了大通煤礦、九龍崗煤礦和淮南鐵路,為推行“以戰養戰”策略,掠奪淮南煤炭資源,他們采取“以人換煤”的方式,強迫礦工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下工作,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生活,礦工稍有不從,就會遭來毒打或殺害。
1942年秋,因為環境惡劣,礦工中開始爆發傳染病,大批工人紛紛死去。據記錄,尚義村東門內,一天之內就拖出170多具尸體,后來,尸體越堆越多,為了掩人耳目,1943年春,日寇指使總監工在舜耕山下挖了3條大坑,把這些尸骨集中拋入坑內,這就形成了白骨累累的萬人坑。
上世紀60年代,淮南市相關部門在此建立了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該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該館設序廳、日軍入侵、礦山淪陷、以人換煤、血腥統治、抗日斗爭、銘記歷史、尾廳8個部分,新增了日軍侵占淮南煤礦罪證陳列,其中50%以上圖片資料、實物展品等為近年來新搜集、新征集的日寇侵占淮南煤礦的罪證史料,尤其是館內三條累累白骨組成的“萬人坑”,更是日軍暴行的鐵證,讓參觀者見后難忘。
“趁著小孩放假,我們全家一道過來共同了解一下日軍侵華時在淮南犯下的罪孽,因為工作關系我們是前幾年才遷入淮南的,今天是我和家人第一次走進這里……”7月4日,帶著妻兒在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參觀的曹先生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骨,我感到非常震驚和痛苦,試想當年他們可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日本侵略者實在是太殘暴了,這段歷史我們絕不能遺忘。”
兩位堅持多年參觀大通萬人坑教育館的老人說:“近幾年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變化非常大,館藏館展內容不僅更加豐富了,相關保護措施也更加科學更加完善了,現在這個館已經被新列為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說明了我們國家對保護抗戰歷史遺跡、日軍侵華罪證的重視,我們常以此教育我的子女,要從我國這些悲慘歷史中汲取教訓和力量,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小了說可以讓家人過得更好,大了說也算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 蘇國義 張越 實習生 朱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