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擔當、有作為”系列談之③
“擔當者”,是一個群體;而“為擔當者擔當”則是一種行為。“擔當者”和“為擔當者擔當”如同一片樹葉的兩面,彼此互為表里、密不可分。
無論是推進五大發展美好淮南建設,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還是扭轉經濟發展被動局勢,都需要持續不懈抓落實。反言之,如果落實不到位,再好的頂層設計、再優的謀篇布局、再實的安排部署,都將不可避免地淪為“一紙空文”。
擔當決定落實,落實決定成敗。
問題的核心在于,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為擔當者擔當”,那么“擔當者”就會瞻前顧后、疑慮不前。只有讓“擔當者”無后顧之憂,那么敢于擔當的人,才會越來越多。顯然,為敢于擔當者擔當,不能只靠信任和覺悟,關鍵要有體制機制作保障。通過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機制,為敢于擔當者筑牢堅強后盾。這是一個無法回避、必須關切的現實問題。
為什么樣的人擔當?
為沖鋒拼搏者擔當。招商引資的“生命線”,項目建設的“牛鼻子”,五大發展、脫貧攻堅等等,都需要沖鋒陷陣、攻城拔寨的勇士,都需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的干部。他們沖鋒在前,難免會碰到錯綜復雜的矛盾,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有時甚至會身處險境、面臨危難,這就需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共擔風險,全力做好沖鋒者的“后援隊”,為拼搏者撐腰打氣。
為埋頭實干者擔當。破解新的發展難題,需要實干。推進發展,需要實干。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需要實干。實干者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啃“硬骨頭”,敢趟“地雷陣”,面對改革中的難題無所畏懼、義無反顧,千方百計攻克難關、尋求突破。實干者也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奶酪”和“既得利益”,遭到非議和責難。因此,必須要讓實干者踏實,讓實干者得實惠。
為無私忘我者擔當。那些默默無聞的實干家、不計個人得失的探路人、不怕流言蜚語的開拓者,他們是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做好工作,就是需要心無旁騖、潛心投入的人;干成事業,就是需要無私無畏、無欲則剛的人。這就需要為他們力排眾議、保駕護航,讓實干家施展身手,讓探路人專心謀事,讓開拓者奮然前進。
怎樣為擔當者擔當?
為敢于擔當者“兜住底”。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要正確辨別犯錯與犯法,可以寬容犯錯,但必須嚴懲犯法。要把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與明知故犯造成的后果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之失與圖謀不軌的有意為之區分開來,把對擔當者采取的“寬松、寬厚、寬容”的善意之舉與對違法違紀者實施的“護短、包庇、縱容”的惡劣行徑區分開來。健全完善“容錯機制”,就是要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讓投機者“沒戲唱”,給違法者“亮紅牌”,讓敢想、敢干、敢擔當的正能量占上風,成為社會風尚。
讓敢于擔當者“吃得香”。要賞罰分明、激勵干事,建立完善科學的考評獎懲機制。對于那些常挑重擔、善解難題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對那些只尚空談、不干實事的干部要嚴肅問責、及時調整。始終以“實在實干實績”為風向標和指揮棒,讓“吃苦的人吃得香、實干的人得實惠、有為的人有位子”。讓那些混日子的干部無處躲藏,讓那些不琢磨事、只琢磨人的干部沒有市場。
讓敢于擔當者“無顧慮”。敢于擔當的干部做事大刀闊斧、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敢破能立,必然會講一些得罪人的話、做一些得罪人的事,很有可能會因此受到別人的誤解和非議,甚至遭到別人的造謠誹謗、中傷誣告。對于這樣的誣告者、造謠者、惡意中傷者,一定要態度堅決地反對、毫不手軟地懲處。在干部因創新遭遇失誤時,堅決給予理解和支持,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良好氛圍,為干部敢于擔當創造良好的從政環境。
干部“無顧慮”,才能敢擔當;敢擔當者有保障,才能“無牽掛”。容錯機制的建立、考評機制的完善、保護機制的健全,這些都是敢于擔當者的心靈福音。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