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總有話說。
北宋慶歷元年(1041)七月,壽州(治所今鳳臺)新任知州宋祁來到壽州西園,本想放松一下心情,卻被蟬聲圍困。
宋祁,仰望蟬。蟬在樹上鳴唱,他命手下人搖樹,蟬飛到另一顆樹上,仍叫。蟬執著,卻懂得變通,可他至今沒找到變通之徑,恰如眼下境遇。
宋祁被貶到壽州,與時任丞相、壽州人呂夷簡有關。他及哥哥宋庠,與葉清臣、鄭戩,同為天圣二年進士,號為“四友”,均為名臣。宋庠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宋庠,鄭戩為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葉清臣任三司使,宋祁為天章閣待制。一天聚會至通宵,被李翰林上早朝時發現,告之呂夷簡。呂夷簡上奏皇上,以“朋黨”論之。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深層次原因,如《宋史·宋庠傳》所載,“(宋)庠與宰相呂夷簡論數不同,凡庠與善者,夷簡皆指為朋黨,如鄭戩、葉清臣等悉出之,乃以庠知揚州。”宋祁也受到牽連,被貶到呂夷簡的家鄉壽州。
壽州,對宋祁來說,并不陌生,卻不乏驚異。下轄壽春、下蔡、安豐、霍山、六安五縣,比現在的淮南市大得多。壽州大茶商陳氏之女險些成為皇后,就發生當朝天子仁宗身上,因呂夷簡等大臣勸阻才得以改變。景祐四年(1037)十一月一日,時任刑部員外郎、直史館的宋祁曾投書給罷相后的呂夷簡《上許州呂相公嗣菘許康詩二首》,他在“前言”中說,“不自知量,謹作嗣菘詩五章、章十句,美公之國于申也;許康詩五章、章十二句,美公之安乎許也。”呂夷簡并不買他的帳。復相后的呂夷簡偏又找茬上門,結果不言而知。他琢磨不透壽州人,歷史偏讓壽州選擇了他。這正是他步入壽州的困惑所在。
蟬,“先聲”游歷,宋祁可以不買蟬的帳,但不能不理會壽州西園遍地之“傷”。蟬的叫聲,興許就是一種別樣的導引。
壽州西園,位于下蔡(今安徽省鳳臺縣)西郊,宋景祐三年(1036)刺史王陶領導興建,廣袤300平方弓(一弓等于一點六米),即南北長為480米,析為八區,高處建亭,奧幽為堂,亭堂相望,“州人駭觀,嘆美一辭”(宋祁《景文集·壽州西園重修諸亭錄》),著名文學家石延年(字曼卿)有《記》。宋祁置身其間,短短五年間,破損之象,綠樹、花草難掩。一種油然而生的責任感,讓他寢食難安。于是,決定對其進行重新擴建,并于熙熙亭、白蓮堂、春暉亭、式燕亭、秋香亭、狎鷗亭、齊云亭、清漣亭、望仙亭、美陰亭各題詩一首,或書于榜,或刻于石,留下《壽州十詠》(今缺美陰亭一首),不妨品讀一二。
熙熙閣
東譙已有高,復此構層宇。/誰謂淮南遠,風物美無度。/飛岑納晝碧,流月遺宵素。/揆育乏仙氣,樓居庶可慕。
白蓮堂
堂皇敞而華,櫩牙照池水。/鈿葉矗新團,玉莩粲繁花。/游鱗竟潑潑,幽石仍齒齒。/寄言采秋芳,何必涉江涘。
春暉亭
涉園憩何處,道左蔭華榱。/幽尋乏朋往,勝晤徒自知。/文禽弄不歇,惠風至無期。/含情重徙倚,物色到霞霏。
式燕亭
使君班春還,于焉衎吾屬。/四阿住翚棘,聊以便涼燠。/棟表飛云逝,題端邀月宿。/無德與斯人,式宴良自恧。
秋香亭
蘭菊被秋坂,危宇冠層巔。/雜樹字隱日,修條爭刺天。/石斜苔附秀,樛窮蔓倒懸。/擷英欲誰遺,佇立徒娟娟。
狎鷗亭
昔人有機心,鷗鳥舞不下。/太守心異昔,寒灰與時化。/爾既不我猜,余亦無爾詐。/隨波以全身,于茲伴多遐。
齊云亭
肇允締層宇,岧岧少城隗。/憑軒肄師子,中坐合賓罍。/白日屁霞上,蒼山障霧回。/眷言西北道,吾師安在哉?
望仙亭
常聞淮南王,雞犬從此去。/至今山頭石,馬跡尚有處。/使臣辭從官,終日絕塵慮。/望望云漢間,想見賓天馭。
清漣亭
煙條環曲隄,飛軒俯幽渚。/水容靜可鑒,倒見城頭樹。/青浦矗爾秀,白鳥瞥然去。/勝晤與時新,逐歌奚能敘。
詩行間,亭榭間,無不浸透著宋祁的心血和智慧。修葺一新的壽州西園成為淮域一張靚麗的名片。宋祁《景文集》中收錄不少壽州西園及其亭榭的詩文,偏偏只有一處提到“蟬”,即再次詠嘆《望仙亭》所寫“淮山相蟬聯,萬景歸宇下”。此中的“蟬”不鳴,只是物化的靜態的“蟬聯”,可知他對蟬沒啥奢望。
不圖蟬般“說”什么,關鍵理清干什么。與蟬爭奪林影與幽靜,比拼的是定力,需要排除外在干擾因素的修為,因為蟬樣的宿命抑或人生無處不在。會“鳴”未必驚心,不“鳴”未必不引人。宋祁,慶歷二年(1042)九月離開壽州,徙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知州,可知其在壽州時間不過一年零二個月。壽州,給他的印象是:
故其俗奢,忕剽輕,呰懶,相夸。農與商參,迭為并兼,少師儒,不甚官學,亦利使然也。務業法馳,守亟遷,吏頗怵為奸欺。自天圣初元,訖茲二十歲,凡易守者二十一,旁緣舊新抏敞科禁,斷薄辟名,賕謝交臂,稽故潰紛,恬不為嫌,非長人皆不能。吏獨資惡政使然也。(宋祁《壽州風俗記》)
修罷壽州西園,重修過壽州浮橋。“壽有大桁,昔在正陽,造舟相銜,道北趨南。在周世宗,克伐偽吳,桁移下蔡,實濟師徒。壽破之年,州亦北遷,夾淮而城,橋亙其間,于顯是州……慶歷之元,予來守藩。庀司怠營,橋敝不完。版罅枘脫,陷落是虞。客馬頓鞅,民乘徐驅。予咨于寮,按索舊章。檄發庫錢,布材六安,下令于冬,材集于春。百桴盤盤,泛溜而臻,是鋸是斤,疏為千章。密貫致聯,壓柞扶持,舟牢索堅,坦為夷涂。虹亙蛇申,川怪畏潛,旅行相歡,無念阻艱。”(宋祁《壽州重修浮橋記》)。一冬、一春,一橋飛架淮上,留下的是沉甸甸的牽掛。
后來,他被調回京都,任知制誥。
后來,他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后來,他出了一部《景文集》,濃墨壽州,卻不言“蟬”,怪不?
(孫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