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人一集體分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工人先鋒號
致敬!最美城市勞動者
4月24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淮南市總工會獲悉,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評選名單出爐,我市一人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一家集體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分別是淮南礦業(集團)安裝工程分公司第一項目部工人劉祥和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淮南供電公司舜耕變電運維班。
“金牌職工”劉祥:在工作中收獲人生樂趣
出生于1965年的劉祥現在淮南礦業集團安裝工程分公司第一項目部工作。在20多年的煤礦工作中,劉祥以吃苦耐勞、勤奮努力、愛崗敬業和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在平凡崗位上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參加工作近30余年,他一心癡迷電氣技術鉆研,哪里需要哪里跑,解決現場“疑難雜癥”無數;他堅定只有企業發展、個人才能獲益的理想信念,以追求技術永無止境作為自己最大的樂趣。他是干部職工心中的好電工,是徒弟眼里的好師傅。工作之余,他買來許多關于電氣設備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深入鉆研,書本上找不到的便請教現場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直到弄明白才罷休。
長年累月的學習和現場實踐經驗積累,他很快就成為精通電氣技術的行家里手。在謝一礦風井臨時絞車安裝時,現有的變壓器不能滿足絞車所需電壓等級要求,而且其他地方也找不到這樣的變壓器,為解決燃眉之急,他帶領技術人員查看了礦井供電系統,經過一番努力,最終滿足了絞車安全運行的電壓要求。
多年來,他總是提前上班,延遲下班,經常主動放棄休息,一心撲到工作上,只要發現問題,他總是第一個到現場,問題解決不了就不走。近年來,他總結的“處理電氣故障法”、“井下饋電開關故障判斷排除法”等工作法,使電氣設備故障查詢、排除效率提高了20%。他倡議搭設現場培訓平臺,自己編寫整理《電氣設備故障處理》等培訓教材,供工友們學習交流。通過這一平臺,工友們迅速成長成才,其中3人走上科區長崗位,4人擔任班長,3人成為技術主管。
什么樣的人生有價值?什么樣的事情有樂趣?劉祥以實際行動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在追求技術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工作中收獲人生樂趣。就是以這樣的執著,他收獲了集團公司高級技師、專業技能拔尖人才、優秀共產黨員、視企如家道德模范、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淮南市“十大金牌職工”、安徽省“江淮工匠標兵”、五一勞動獎章等系列榮譽。
舜耕變電運維班:以創新為引擎
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淮南供電公司舜耕變電運維班主要負責所轄變電站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倒閘操作和應急處理工作。班組供電范圍橫貫淮南東西部地區,承擔著政府、電信、鐵路、中心商貿區、農業灌溉、周邊礦區等客戶供電任務,是淮南市最大的電力運維班組。隨著國家“清潔替代,電能替代”戰略的實施,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加快,智能變電站、光伏發電站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對班組運維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班組以技術創新為主體,狠抓安全管理,爭先進位,創新創效,保證安全穩定優質可靠供電,為淮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班組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理念,深化變電運維專業深度,摒棄“一人講、多人聽”的灌輸式培訓,采取“人人講、大家談”的互動式培訓,班員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建立“班組成員培訓檔案”,并依據公司人才評價細則對員工素質進行評價,讓每位成員清晰自己的業務水平,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動態調整個人培訓計劃。
“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創新是一個班組進步的靈魂,是每個班組成員實現人生價值的不竭動力。班組推動創新建設,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變電運維工作的生產改進與技術更新,注重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為了解決變電站35kV開關柜導軌的定置擺放和移動、鋪設問題,提高工作效率,班組研制一種35kV手車式斷路器專用導軌小車;檢修作業時人員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班組研制的電站檢修作業安全提示裝置,為檢修作業筑牢了安全屏障……班組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成效顯著,提升了安全生產、精益管理水平,造就了善于鉆研、勇于進取的團隊,促成了創新創效、精益求精的環境。班組成員作為淮南創客空間的主力,參與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和無人機項目取得不小的突破,班組主持的變電站開關柜門智能感知與閉鎖系統作為所在公司重點科技項目正逐步推進,實現班組“人人創新,我要創新”的局面。目前,班組已取得6項國家專利,發表多篇專業技術論文。
據了解,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五一勞動獎章和工人先鋒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者和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光榮稱號,是中國工人階級最高獎項之一,頒發范圍包括工業交通、基本建設、農林水利、財貿金融、文化、教育、新聞、出版、政法、衛生、科研、體育、機關團體等各行各業的職工。
(記者 廖凌云 實習生 沈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