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茜、張錕相繼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安徽省第“98、99”例捐獻者
生命連號連成“安徽好人”
“98、99”這兩個連號的數字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對程茜、張錕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在2016年9月26日和28日,程茜、張錕相繼捐獻造血干細胞,分別挽救了兩名年輕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為安徽省第“98、99”例捐獻者,日前,兩人同時被評為淮南2016年第四季度“助人為樂”好人、2017年1月份助人為樂類“安徽好人”。
一個個“沒想到”成就了她的“好人之路”
“當時聽說留存血樣,可能有機率拯救別人的生命,于是就留了,沒想那么多,也沒想到后來能夠救人,更沒想到我現在能被評為淮南好人,還參加了那么多有意義的活動。”3月5日,在市紅十字會組織的“愛在春天志愿服務季”活動啟動儀式上,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到程茜,當天跟她同時來參加活動的還有她9歲的兒子陳浩宇。
說起程茜的捐獻經歷,她至今記憶猶新:2012年11月的一個周末,程茜和愛人專程去獻血屋獻血,經紅十字志愿者介紹,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她當時在獻血400毫升后又留取了造血干細胞樣本。這一舉動只是她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就在她快將此事忘記之時,2016年2月,她接到通知,與一名患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的河南小伙配型合格。程茜身體比較瘦弱,患者情況也不穩定,為了順利捐獻,程茜每天跑步鍛煉身體,并按照骨髓庫專家要求又進行了2次復檢。一次,程茜原本第二天要帶著孩子去旅游,得知要復查,她二話沒說,把旅游取消了,一大早來到醫院復查。一次次體檢、復檢,程茜的捐獻決心一直很堅定,這一切都離不開她家庭的支持,“能救人一命,對自己又沒有什么損害,這樣的事情為什么不做呢!”她的父母一直這么鼓勵、支持著女兒。
9月26日,程茜在省立醫院采集捐獻,挽救河南一名等待了8年的22歲小伙的生命。
“恩人:我不知道您是誰,在哪里?你的善舉結束了我們全家人為我的病整日愁眉不展以淚洗面,從家到醫院不停往返奔波的生活……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們全家人希望。待我病好后一定要想辦法找到您,感謝您!”在程茜的家中,珍藏著一個藍色的保溫杯,這個杯子就是受程茜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河南小伙委托別人送給她的,隨之而來的還有這么一封信。當時看到患者捎來的信件,程茜眼睛就濕潤了,等到4個小時的采集一結束,她立即坐起來給這個小伙子回信:“親愛的弟弟,不用知道我是誰,在哪里,能幫到你就好!從此我們心中都彼此牽掛!相信你會很快好起來,重新生活,祝你早日康復!姐姐。”
由于受捐受雙方不能直接聯系這個規定限制,這對互不知姓名卻從此血脈相通相連的姐弟只能這么借著簡短的傳信捎去彼此的情誼。
程茜的兒子陳浩宇至今都為她的媽媽驕傲,他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有一次,在校廣播里聽到了媽媽的事跡,心里是特別的自豪。受媽媽的事跡影響,每次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和媽媽一起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活動。
他接過了“新集人”的生命接力
2014年6月,新集公司劉莊煤礦,一名普通憨厚的礦工小伙郭學良為上海一名白血病孩子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安徽第一位礦工捐獻者。兩年后,同為劉莊煤礦的又一位像小郭一樣樸實的礦工小伙張錕,也為上海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了寶貴的“生命的種子”。這兩個巧合,無形中也展示了新集人骨子里那種大愛和奉獻品質!
每次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采訪這些好人時,總會得到這么一句話,“當時沒想那么多,心里只想著能救人就好!”同樣的,好人張錕也是這么一句話。由于之前做過采訪,對于張錕的事跡,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直是非常了解的。
2014年,在剛剛誕生全省首位礦工捐獻者的新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市紅十字會專門組織走進新集,開展了遠學張寶近學郭學良,新集人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和無償獻血活動,當天,一位從劉莊礦趕來的普通小伙張錕和100多位新集人一同獻血、采樣。由于人數眾多,當時誰也沒注意這個個頭不高話語不多的小伙,也都沒有想到這里會再次出現一位捐獻者。
2016年6月,淮南市紅十字會接到通知,撥通了張錕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患者初配合格,問他愿不愿意繼續捐獻。張錕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并一次次利用下夜班的休息時間,從幾十公里外的礦上趕到市區,進行高分辨采樣、體檢、復檢,期間,張錕從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請半天假。“我的同事小郭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同為80后,他能捐獻,我肯定要捐、必須得捐!”張錕還悄悄做通了父母和妻子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家人支持。
30歲的張錕是新集公司劉莊煤礦地測科一名普通職工。出生工人家庭的他雖是家中獨子,卻為人樸實、樂于助人。2008年他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勤勤懇懇,短短幾年已獲得地質工程師資格,也多次為災區捐款。有這么一句話,性格決定行為,平日里熱心助人的他注定會接過這次生命的接力棒。
2016年9月28日,張錕在省立醫院采集捐獻,挽救上海一名大他幾歲的患急性白血病的“姐姐”。
“敬愛的捐獻者,我們雖然不相識,因為您的無私奉獻,對我和我們全家是生命的重生,謝謝您。”這位受捐者同樣的也托人給張錕帶來了一封信,為了能給對方更多的幫助和鼓勵,收到信后,細心的張錕特意跑了醫院附近很多的店鋪,精心挑選了一套明信片,在第一張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親愛的姐姐,雖然我們身處不同的地方,也不相識,但生命的安排讓我們有了一份特殊的緣分,加油!弟弟。”
捐獻造血干細胞是程茜和張錕的一次經歷,也是他們開始公益事業的一次起點,2016年捐獻造血干細胞后,程茜和張錕就開始出現在造血干細胞的宣傳活動上,用他們的切身經歷感召一個又一個有愛心的人來加入捐獻造血干細胞行列,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圖:張錕和程茜在一次活動上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