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斗室寫作,妻子喊我,快出來看,杏花開了。來到后院里的杏樹下,朵朵杏花,胭脂萬點,粉白嬌嫩,在春風里含笑。池塘邊有垂柳數株,婀娜多姿,競相吐綠,柳樹與杏花相互映襯,詩意至極。
杏花與春雨,恰似一對相守千年的戀人。“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昨天還是打著花骨朵的蓓蕾,只消一夜春雨的滋潤,今天就已經杏花朵朵,粉嫩可人。春雨有情,杏花有意,陸游是知道這一點的,杏花春雨穿越千年的歷史,穿越泛黃的宋詩,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一次次地趕赴那場經典的約會。
南宋的志南和尚,也知道這一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楊柳風輕拂,好似柔軟的手掌拂過臉頰,杏花雨紛紛,柔柔地落在身上,落在一顆迎接春天的心里。
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曾經是杜牧的最愛。“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那年清明,晚唐才子杜牧春游杏花村,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清明時節,雨絲紛紛,行人匆匆,詩人沽酒賞花,好不痛快。
我的一位鄉下遠房親戚,雖是個土里刨食的農民,卻極愛杏花。他家的院子里,房前屋后,遍植杏樹。春天來臨,杏花含笑,朵朵如霞似雪,開得好不熱鬧。他唯一的女兒,視若掌上明珠,取名“雨杏”,即杏花春雨之意,如此,可見他對于杏花的熱愛。
在江南,杏花春雨算是找對了地方。徐悲鴻說:“駿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一生愛馬的他,認為駿馬的美在于塞上的秋風中,而杏花春雨的最好歸宿,則在江南。王冕的《山水圖》詩也說:“展卷令人倍惆悵,杏花春雨隔江南。”是的,江南多雨,杏花綻放,極適合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
杏花朵朵含情,春雨綿綿無聲,春天里,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開放一朵杏花,伴著悠悠如絲的細雨。
(壽縣·馬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