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河早報副刊不惜版面,開辟了“文學淮軍擂臺”專欄,無疑是對繁榮淮南文學事業,促進文學人才成長,激勵作家多出精品,都起到不可低估的效用。“打造文學淮軍”,與省作家協會提出的“打造文學皖軍”相契合,值得贊賞并為之推波助瀾。
近數年來,市委宣傳部對文學創作和作家勞動的重視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投入大量資金,采取多種方式,扶持并鼓勵文學精品產出,文學新人的培養,已見成效,前景廣闊,此乃文學之幸,作家隊伍之幸!
一般說來,文學作品,尤其是精品的產生,需要兩個方面,一是上級主管部門的看重與推助,二是作家自身的奮發努力,潛心創作;兩個方面的結合,就有文學事業的繁榮昌盛。時下上級主管部門既已十分重視,給力扶持,美景春前讀,晴嵐雨后看,作家該怎么做?那就看各自如何發掘潛能,啟動靈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活動中去了。
作家所以要做文學,要進行創作,除去受靈感沖動,需要宣泄心頭情感的激流和傾訴繽紛世界帶給人生愛憎的詠嘆,更重要的還須答謝和滿足生養作家的這塊土地和人民的深恩厚德及對精神食糧的需求。
淮南是三楚故地,淮水津要。山河猶帶英雄氣,遠古文化的深厚積淀,世風民俗的久長源流,賦予了這塊土地以古樸厚重的底蘊,影響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執著于筆墨的文人方家,將如椽之筆流淌出一道道燦若星河的美文華章,麗詞妙賦,匯入到波瀾壯闊的中華大文化的滔滔洪流。江山萬里天然畫,哪幅是淮上人家?由來是淮南文化的神往!
古往今來,淮南這塊沃土并不缺少文學,也不缺少作家,淮南市作協現有300多會員,實屬正統的文學“淮軍”建制,代表了各個文學樣式的最高境界,作品見諸于國內外的報刊書籍,其中不乏有精品佳作,有的還榮獲了國家、省市級獎勵,車載文章斗量詩,為瑰麗多姿的淮上文化,加添了麗亮的光彩,毫無愧色地占有安徽文壇一席之地。
但,我們可以以此為榮,卻不可藉以為傲。偉大變革的時代正在思辨如何打造一個富于勃勃生機新美強盛的現代化較大都市,給240萬淮南人民以一個經濟實力增強,城鄉建設美好,生活環境優越,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全新天地。淮南一定要走出自己,走向全省全國乃至世界,這是無可爭議的。做為以反映現實生活為己任的作家群體,必須與時俱進,將濃墨重彩描繪給這片耀眼的星空!
我們是一群被稱作作家的人,作家的權威在他的發表的文章里,在他出版的作品里,因此要打造一支過硬的文學淮軍,就需要作家們平心靜氣,內斂功力,外覽群書,扎扎實實鉆研學問,埋頭寫作,多出作品,出精品,取得社會影響,讓讀者認可。作家之道,除了必須的深入體驗生活,獲取所需素材,文友交流,切磋技藝,相互之間,激勵鼓勁,共同提升水平,且形成一種風氣,持之以恒。倘熱衷于結伙成陣,群體聚會,一窩蜂游覽參觀,走馬看花,餐飲浪漫,席間空談,那是出不來作品的。風云姿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各有千秋,唯刻苦勤奮,悉心鉆研,激發一己特長,才有望打磨出精品力作來。
挖掘地方文化遺產,編撰地域文化掌故,演繹古人生活情趣,那該是專家學者們的事,似乎與文學作家關聯不大,不必為之分心勞神,作家應當專心專意集中精力和才思,較為完美地用好手中的筆墨文字和自己輕車熟路的各種文學樣式,去反映姿彩紛呈的現實生活,反映時代與民眾之間息息相關輾轉磨合的種種生動可讀的詩文故事,作家就算盡到應有的良心和社會責任了。所謂“原創作品”,是指除去援引、演繹和改編之外的,屬于作家獨自選材構思,進行心靈和智慧的勞動創造。這里沒有大小厚薄之分,精短小詩與宏篇巨制,都具有同等涵義,既是創造,必然要投入無可估量的心血和汗水,人們所以看重“原創”,正是出于這個緣由。繾綣美文,韻致好詩,淮水云簽,沃野書字,如是而已!
據悉縣區都相繼成立了作協,亦屬文學“淮軍”序列,并創辦了自己的刊物,有方陣組建,有園地耕耘,可供研討作品,交流技藝,借鑒取補,提升能量,應該說既是廣開局面,也是大勢所趨。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涌現不少地市級以下的區域作家群,如“南陽作家群”、“周口作家群”、“保定作家群”、“清遠作家群”,最近又出來個“許昌作家群”等等。都在創作實力和精品力作方面產生了影響力。我想,打造“文學淮軍”,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打造“淮南作家群”。隨著文學事業的進步與繁榮,淮南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市區(縣)兩級作協,會員已近千人,彰顯文學淮軍隊列壯闊的雄風浩志!文學“淮軍”隊伍整齊,實力雄厚。老作家風范依在,中青年作家英姿勃發,一批文學新秀脫穎而出,厚重的群體力量為打造文學淮軍潛龍在淵的蓄勢和文學事業發展前景看好的希望所在。淮南作家也同全國各地作家一樣,應該用好用活手中的筆觸,藝術地反映淮南人民在改革大潮中頑強拼力奮斗精神風貌和城鄉建設舊貌新顏的歷史性巨變。當務之急是高揚淮軍旗幟,集結隊伍,凝聚力量,團結奮斗,各顯身手,重拳出擊,沖出淮南,走向全省全國,為宣傳淮南,擴大淮南對外影響做出作家不懈的努力,以更多更好無愧于時代的健康清新正能量的優秀作品,給舜山開顏,為淮水揚瀾,奉獻給生養作家的土地和人民!
基于此,2017年新年伊始,《淮河早報》再一次拿出版面來為打造“文學淮軍”鼓呼,據悉這項活動不止要持續下去,甚達數年之久,而且還要舉辦相關的多項活動,此舉不只是對繁榮淮南文學創作的切實關注、激勵和推助,也是對培養與積蓄淮南創作后備人才與力量做出貢獻的一項傳遞正能量的舉措,《淮河早報》做為一家新聞傳媒能這么做,足見其對這“打造”用心的真摯與虔誠,是建設文化淮南大局意識的生動體現,實乃可欽可敬,可點可贊!
作家是時代精神手中的一管筆,用來撰寫人生與藝術史冊的筆,而且唯有能給一代又一代人提供不斷更新的題材的作家,才能享有持久的聲譽。打造文學淮軍,正是打造這種享有持久聲譽的作家和他的讓民眾為之喜聞樂見的,甚至足可傳世的精品佳作。
“詩成鬼神愁,筆落龍蛇走,文薈天地闊,才展山河秀。”應該說要的就是這個氣度!
(李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