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市委開展“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動,構筑淮南團青朋友圈
今年,團市委建立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制度,在全市范圍內穩步推動“1+100”直接聯系青年工作。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全市各級團組織在各領域各行業聯系了一批普通團員青年,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構筑起緊密的淮南團青朋友圈。
好的故事需要分享,美麗的青春需要喝彩。為進一步深度挖掘、宣傳、推廣在直接聯系、服務、引導青年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團干部典型以及在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工作中發現的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青年典型,近期,團市委以“青年之聲”、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為載體,開展“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動。全市各級團組織迅速行動,各領域、各行業涌現出一批優秀團員青年,通過開展“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動,構筑起緊密的淮南團青朋友圈。
團干部典型:扎根基層 炫亮青春
“1+100”直接聯系青年制度,就是指每名專職、掛職團干部經常性聯系100名左右不同領域團員青年,直接服務和引導普通青年。
“挑戰自我、追求卓越”是壽縣小甸鎮團委書記張宇的青春宣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召喚下,他毫不猶豫地踏上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一方面為貧困戶出謀劃策,另一方面代表鎮團委積極與壽縣夏禹中草藥種植生產合作社結對共建,為更多的貧困戶提供免費的藥材種子和就業崗位。在那美麗的田間、嬉鬧的街頭,他已然與群眾打成一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春最美的真諦——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自己最絢爛的青春。
架河鎮團委書記楊二陸緊抓青年創業這一目標,多次邀請專業科技人員對全鎮創業青年進行創業培訓,以增強全鎮青年技能和知識。扶持劉明星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許小龍水蛭養殖基地、武廟無公害葡萄種植區等青年創業基地發展,讓每一位青年創業者都有沉甸甸的獲得感,讓每一份期盼、每一份渴望的答復都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八公山公安分局團委書記米可在單位內部大力開展聯系青年行動,團委5名團干分別包干一個社區或農村,到基層去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等幫扶工作。在包干的李嘴孜村,米可結合公安本職工作,積極開展法制宣傳和訪貧問苦活動。
田家庵區舜耕鎮團委書記陳曉悅是轄區青少年的知心姐姐,她用自己的熱心和真心多次走進困難青少年、問題青少年的家中,用心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在入村摸排的過程中,她發現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考取大學,無力承擔學費,為幫助他圓大學夢,她聯系團區委、民政等多個部門實行聯合救助,最終幫他圓夢大學;在摸排到一個輟學少年的時候,她多次去家里走訪,勸說他重返校園,幫助他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其走上歧途。
據介紹,市團委將依托“1+100”系統,帶領全市團干部深入到青年中去,直接開展聯系、服務、引導青年工作,使團組織深深植根于青年,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讓最廣大的青年在團的改革中不斷提升獲得感。
“閃光”青年:付出汗水 人生無悔
青春的花朵,在歷經風霜雪雨后才會熠熠生輝;青春的歷程,在不斷拼搏奮進后才能華美壯麗。武警壽縣消防中隊中隊長韓帥帥在生活中與戰士打成一片,處處關心戰友。在滅火救援戰斗中身先士卒,帶領中隊全體官兵,成功處置了上千次的火災和各類災害事故。特別是去年冬天,壽春鎮西門污水處理廠附近一名60余歲老人被困于蘆葦塘沼澤,他帶領1名戰斗員匍匐爬行30余米通過冰冷的污水沼澤地,最終將被困老人安全救出,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他,能敲鑼、會打鼓,為做宣傳學跳舞;下過田、種過樹,走村串巷來入戶;勸導村民樹新風,群眾政策細解讀;基層歷練收獲多,工作繁忙不覺苦……這是優秀青年陳月菊同志在村工作的一段側景。2012年,陳月菊大學畢業后,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先后任職洛河鎮王莊村黨總支書記助理、副書記、孔店鄉劉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四年來,她扎根基層,用行動為村級黨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建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賀疃鎮史圩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呂興典為了能給當地村民找到一條創業致富的路子,2013年,他建立起了“賀疃鎮大學生村官創業園”。通過村官創業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目前創業園可年產新鮮無花果2500余公斤、葡萄4萬余公斤,成功打出了“果然新鮮”這個品牌,為當地農民創造近20余個工作崗位,帶領10余戶村民共同致富。呂興典還積極通過微信、網絡等渠道宣傳賀疃鎮農副產品,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
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舉行“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動,就是突出典型事跡的感召力和榜樣作用,引領全市青年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核心價值觀服務社會、助推青年成長、引領青年夢想,讓淮南青年的青春更美麗,讓青春淮南更精彩。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此次活動評選出的團干部典型和優秀青年都體現出當代青年務實敬業、崗位建功、為民服務、青年擔當的精神風貌,洋溢著青春正能量。分享故事的青年紛紛表示,要繼續發揚創新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努力攀登。看到典型團干、青年的青春故事后,不少青年更是備受鼓舞,深感激情奮斗的青春,勇于拼搏的青春,為人民奉獻的青春,才能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人生記憶。
圖:扎根土地的創業青年
(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