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區綜合利用新途徑
沉陷區大水面網箱養殖名貴鱖魚
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中有這樣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古以來,鱖魚便是有名的美味,因其身上有黑斑點,鱖魚在本地俗稱為“季花魚”,也稱為“桂花魚”。鱖魚以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被列為高檔魚類,看好鱖魚的經濟價值,淮南市偉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潘集豐富的沉陷區水面,興辦起了鱖魚養殖。
返鄉創業看好鱖魚養殖
淮南市偉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位于潘集鎮夏圩村,這里有大片的潘三礦采煤沉陷區,經過合作社的整理改造,這里已形成近100公頃適合養殖的水面。
偉潤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李士偉介紹,他的老家就是當地的,以前在外干別的行業,考慮轉行時,看到家鄉大片的沉陷區水面沒有利用起來感到很可惜,之后到廣州出差看到那兒的鱖魚養殖、繁育都很成功,李士偉非常感興趣,就想到把這個產業引進來好好做,正好能把家鄉的大水面給利用上。
返回后,李士偉立刻著手實施,從市場價格、養殖成本、養殖利潤及養殖技術進行了多方面的了解。考察市場中,李士偉在淮南及周邊城市看到,鱖魚在飯店里是比較暢銷的,檔次比較高,價格也非常好,可清蒸,可紅燒,其中“臭鱖魚”還是徽系代表菜,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婚宴酒席方面,可以說已經走上老百姓的餐桌,這樣,只要能養殖起來,銷路是不愁的。李士偉估算了一下,鱖魚在飯店里每公斤能賣到200多元,市場上在70元左右,其養殖成本每公斤也就在30元錢上下,中間利潤還是不錯的,市場前景非常好。
改造荒蕪沉陷區大水面
鱖魚嬌貴,對水質要求高。考察過市場后,李士偉回來便取了水樣送到省相關部門化驗,化驗結果各方面指標都非常好,包括水中溶氧、ph值及氨氮、亞鹽等指標,由于當地已沉陷十幾年了,里面長了很多水草,起著吸收及凈化作用,所以這個沉陷區大水面的水質非常優良,附近也沒有污染源,各方面指標都很達標。
好水養好魚,看到這個水質結論,李士偉心中有了底。回來后,李士偉便對養殖水面進行整理,畢竟是沉陷區,一片荒蕪,水面下很雜亂,有房子、樹木、溝渠等,要進行養殖的話,肯定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造。當時是2013年,李士偉調來了4輛挖掘機和幾臺推土機進行了綜合性治理,干了大約半年時間,才把這塊沉陷區水面整理成近100公頃的精養水面和大型池塘。
沉陷區水面養殖有其自身特點,沉陷區水深達十幾米,捕撈起來不易,所以沉陷區養魚產量少,致使其利用率低。借鑒養殖經驗,李士偉決定用網箱精養鱖魚,易管理,好捕撈。沉陷區大水面,網箱得使用浮筒,用固定在浮筒上的鋼架支撐網箱,做成5米×6米、深2.5米的網箱,一組40個。這樣的網箱好處是不怕暴雨發大水,網箱可隨浮筒水漲船高,周邊栓上繩子,起風也刮不跑。
鱖魚名貴養殖難度不小
鱖魚是個養殖技術要求很高的魚類,本地養鱖魚是個空白,為此,李士偉到湖北和山東請了專門負責鱖魚網箱養殖的技術人員,又到廣東陽春市聘請了兩位鱖魚繁育專家在合作社現場駐點繁育工作,有了這些技術支撐,淮南市偉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鱖魚養殖的步子邁了出去。
鱖魚肉質細嫩,這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自然界中,鱖魚捕食其它魚類,肉食性魚類普遍食用口感細滑。因此,鱖魚養殖首先要解決餌料問題,就是要有活魚吃,規模養殖哪來那么多的活魚作餌料,人工養殖首先要馴化鱖魚吃冰凍鮮魚,這樣,不僅價格可比活魚降低,同時,有了冷庫保鮮,也保證了穩定的餌料供應。目前,合作社有300個網箱,每個網箱可放1200條鱖魚,當鱖魚長到250克以上,每天的食量近上萬公斤,食量驚人。
疫病是鱖魚養殖的最大風險。李士偉介紹,去年,養了一批10萬尾,因為鱖魚得了一個病,鱖魚普遍性的虹彩病毒,10萬尾魚幾乎死完,導致損失上百萬。仔細檢查后,發現是廣東拉來的魚苗就有病毒,是通過母體攜帶的,這個魚病情至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控制,只要一暴發,魚幾乎全部死完,當時,這10萬尾養到2兩重時發病死亡的,損失慘重。
為了規避這個風險,李士偉以本地土鱖魚作親本繁育,經相關部門檢測,確定本地魚身上沒有這種病毒。目前,淮南市偉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分為春秋兩批養殖,每批是10萬尾,一年下來有10萬公斤鱖魚上市,鱖魚養殖風生水起。
潘集區水產站站長於杰介紹,市偉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網箱精養鱖魚,網箱外放養鰱鳙、鯉、鯽、武昌魚等,這種混養方式,提高了沉陷區水面的利用率,對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是一個好辦法,是沉陷區治理的一個推廣方向。
圖一、二:沉陷區大水面設置的養殖網箱。
圖三:李士偉查看鱖魚生長情況。
(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