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因反“圍剿”失利而進行長征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會寧的兩年時間里,武器簡陋的紅軍始終處于數十倍于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和合圍之中,共計進行了400場以上的戰斗,紅軍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斗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其中1935年爆發的直羅鎮戰役雖然沒有四渡赤水那樣神出鬼沒,沒有飛奪瀘定橋那樣驚心動魄,但是卻為陜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5年10月,當得知紅一方面軍率先完成長征,到達陜西吳起鎮后,蔣介石極為不安,迅速組建“西北剿總”并自兼總司令,部署圍剿陜北革命根據地,他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以第57軍由慶陽出發,沿葫蘆河東進,構成東西封鎖線;以第67軍由甘泉南下,沿洛河兩岸構成南北封鎖線;進而步步為營,圍困紅軍根據地。為打碎蔣介石的“美夢”,毛澤東、彭德懷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直羅鎮擺下一個“口袋陣”,誘敵深入,南北夾擊,全殲進入直羅鎮之敵,爾后轉移兵力,向洛川、宜川、關中、隴東一帶發展,從而打破蔣介石對陜北革命根據地的圍困。
11月20日,在飛機的掩護下,敵人的第57軍的先頭部隊109師自恃兵強馬壯、裝備精良,便長驅直入,十分“配合”地鉆進了我軍在直羅鎮布下的“口袋陣”中。面對稍縱即逝的戰機,我軍于21日拂曉發動了總攻。戰斗剛一打響,我軍的紅15軍團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從西南、正南和東南三個方向猛攻直羅鎮。一時間,山谷中到處是槍炮聲、喊殺聲,子彈在直羅鎮內飛舞,敵人如同驚慌失措的羊群一樣,狼狽地向直羅鎮的北山逃去。在敵人氣喘吁吁地爬到了北山并準備突圍的時候,預先埋伏在此的紅1軍團猶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又將敵人打回了直羅鎮。激戰一直持續到當日正午,敵人的109師是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掉,無奈只得退守直羅鎮的一個土寨之中,固守待援。
24日,在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的東西兩路援軍后,我軍對在直羅鎮土寨中的109師發起了最后的進攻。面對我軍凌厲的攻勢,敵人早已是心驚膽寒,哪里還敢抵抗,于是紛紛投降,少數負隅頑抗的敵人也被我軍殲滅。至此,直羅鎮戰役勝利結束。
直羅鎮戰役殲滅了敵人1個師又1個團共1000余人,俘敵5千余人,繳獲彈藥、輜重無數,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極大地打擊了敵人的士氣,為紅軍積蓄和發展了新的戰斗力量。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在《直羅鎮戰役與目前的形勢與任務》一文中指出:“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陜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