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李苦禪、范曾、啟功、謝稚柳、翁闿運、法乃光、王學仲、尉天池一批中國當代書法名家楹聯于9月29日-10月24日在淮南市博物館展出。百姓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睹大師們的精品佳作,為國慶假日增添了文化藝術的享受。
楹聯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觀賞性、概括性、高雅性為一體,于明末出現并盛行于清代,2005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弘揚中國文化精神,使館藏精品文物得以綻放光彩,連云港市博物館專門推出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楹聯展》,并得到了淮南市博物館的大力支持。雙方共同舉辦的此次展覽是在連云港市博物館館藏的千余幅楹聯作品中甄選出來的,計60幅,包括行書、草書、隸書、楷書等多種書體,篆婉通、隸精密、草流暢、章檢便、楷方正,這批楹聯或狀物、或抒情、或言志,珠聯璣對,生花生輝。
市博物館館長沈漢清表示:“我們真誠希望能有更多的觀眾欣賞到李苦禪、林散之、范曾、啟功等書法藝術名家精美的國粹藝術,也愿意將國家的文化惠民真正的落在實處。”
據了解,李苦禪、林散之、范曾、啟功等都是中國當代書法首屈一指的人物,其作品真跡平時難得一見。李苦禪是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美術教育家。擅畫花鳥和鷹,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鷹圖》《松鷹圖》《蘭竹》《晴雪圖》《水禽圖》。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法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也因其書法具有超凡脫俗的境界、深邃雋永的意韻,才能使書法界中人對之品賞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認識愈深。他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范曾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范曾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展厥功至鉅,開創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啟功長于古典文學、古文字學的研究,曾在輔仁大學任教。著《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論書絕句百首》等,出版《啟功書畫留影集》以及多種書法選集。他們的楹聯讓你在欣賞書法的同時,對文字所達到的境界也令人嘆為觀止。
另據了解,淮南市博物館、連云港市博物館還同時舉辦了“壽州窯瓷器精品展”,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色紫”,將壽州窯列為第五位。壽州窯以中原文化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創燒于南朝陳,停燒于唐末,前后燒造約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興盛于隋唐,以首創黃釉瓷而著稱于世。
此次展出180余件瓷器精品多為壽州窯的珍藏品,此后,10月20日-11月21日將在連云港市博物館展出。
(記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