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初,只有那一輪山月,和極冷極暗記憶里的洞穴,然后你微笑著向我走來。在清涼的早上,浮云散開,既然我該循路前去迎你,請讓我們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定居。我會學著在甲骨上卜兇吉,并且把愛與信仰都燒進,有著水紋云紋的彩陶里,那時,所有的故事,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邊。”走進升級更新的市博物館《壽州窯》基本陳列館,席慕容的詩句在眼前浮現。只是,千年前的壽州窯燒制的陶瓷,以堅實厚重、古拙簡樸著稱于世,所有的故事都開始在一座長長的淮河邊的上窯古鎮。
壽州窯是淮南市第一批獲得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是隋唐時漢族制瓷名窯之一。產品以青瓷最為著名。窯址在今天的淮南市上窯鎮、觀家崗、余家溝、外窯等地。唐代屬壽州,故名。共發現隋唐窯址六處。始燒于隋代,盛于唐,終于唐晚期。
2008年,淮南市博物館自主策劃的《壽州窯》基本陳列,初步展出了壽州窯的部分珍品,數年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如約而至,和壽州窯產品相識、相愛。
《壽州窯》基本陳列館以淮南地區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壽州窯為主題,展示了壽州窯的創燒背景、發掘研究和燒造成就,獲得2008年度安徽省首屆精品陳列獎,也讓無數的觀賞者了解了壽州窯陶瓷藝術。
走近已經完成提升改造的《壽州窯》180余件瓷器精品,它們含情脈脈地向你展示著江淮地區隋唐時期的名窯——壽州窯的燒造藝術成就。
此后幾年,市博物館又通過專題征集提升了館藏壽州窯藏品的品質和數量,許多遺散在民間的珍品回到了淮南。博物館工作人員整理出版了《壽州窯》專著(文物出版社,2014版)。以此為契機,于2016年初啟動了壽州窯提升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遴選出的180余件展品,不僅品質精、種類全、時代完整,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展品都是初次面世。配合多媒體新技術的立體展示手段,增強了我們的參觀體驗效果,刷新了對壽州窯的傳統認識。
(記者 張芳)
(記者 張芳)(記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