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正確方向引領是中央紅軍長途征戰轉兵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石 (下)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正確方向引領是中央紅軍長途征戰轉兵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石 (下)
【字體: 】 發布時間:2016/8/29 8:46:29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袁興龍

張國燾與中央相背,中央對其作出組織處理

9月1日,徐向前、陳昌浩、毛澤東向張國燾電告了上述情況,再次要求左路軍北出班佑向右路軍靠攏。3日,張國燾以葛曲河漲水為由拒絕左路軍向班佑開進,并要求1、4方面軍全軍南下,且令東進至墨洼的紅5軍返回阿壩。5日,張國燾令左路軍停止北上就地籌糧。8日,張國燾令紅4軍駐阿壩、馬爾康一部“飛令”正在北上的軍委縱隊移至馬爾康,否則“將其扣留”,當晚,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徐向前、陳昌浩、王稼祥,致電朱德、張國燾、劉伯承:左路軍向南行動,對前途極端不利。“務望兄等熟思審慮,立下決心,在阿壩、卓克基補充糧食后,改道北進”。9日,張國燾在阿壩致電徐向前、陳昌浩并轉中央,再次表示反對北上,堅持南下,還稱“左右兩路決不可分開行動”,同時背著中央又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見到張國燾這份密電后,立即趕往中央駐地向毛澤東作了報告。毛澤東隨即與張聞天、博古等緊急磋商,一致認為,繼續說服張國燾率部北上不僅沒有可能,還會招致嚴重后果。當晚,毛澤東與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王稼祥研究決定,迅速脫離險區,率紅1、3軍立即北上。10日,中央領導和紅3軍以找糧為名,三更吃飯,五更出發,悄然離開了巴西。軍委縱隊在葉劍英的率領下隨后跟去。11日,到達俄界地區,中央再次致電張國燾向班佑、巴西開進。12日,張國燾致電紅1、3軍“望速歸來”。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高吉村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擴大會議,史稱“俄界會議”(第9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張聞天、博古、毛澤東、王稼祥、凱豐、劉少奇、鄧發、蔡樹藩、葉劍英、林伯渠、李維漢、楊尚昆、林彪、聶榮臻、朱瑞、羅瑞卿、彭德懷、李富春、袁國平、張純清等。會議著重討論了北上紅軍目前的行動方針,點名批評了張國燾分裂紅軍、退卻逃跑和軍閥主義等反黨錯誤。會議認為,張國燾南下,使中國革命受到相當嚴重的損失。會議正式作出《關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俄界會議后,張國燾率左路軍全部和右路軍的紅4、30軍,分別由阿壩、包座回師南下,走上了一條與中央相背、前途坎坷、充滿荊棘的路。鑒于北上紅軍只有紅1、3軍兩個軍的軍力狀況,毛澤東認為,目前應經過游擊戰爭打到中蘇邊界去,爭取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通過整頓休養,擴大隊伍,再在中蘇邊界創建一個根據地。會議還采納了彭德懷的建議,將北上紅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支隊由彭德懷任司令員、林彪任副司令員,毛澤東任政委,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以彭德懷、林彪、毛澤東、王稼祥、周恩來“5人團”,負責軍事行動。

“落腳”陜北,確立了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

193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率“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繼續北上。14日,中央再次致電張國燾:中央先率紅1、3軍北上為左路軍和右路軍的紅4、30軍開路,以便你們北上。北上紅軍開始翻越白雪皚皚的岷山,在雨雪交加中沿著白龍江源頭險峻的棧道,向甘南地區艱難行進。16日,在行軍途中擊潰國民黨新編14師1個團,逼近川陜甘邊界的交通要隘臘子口。17日凌晨,楊成武、王開湘的紅2師紅4團攀崖突襲,奪取了臘子口天險。18日,先頭部隊跨越岷山,占領了宕昌縣的哈達鋪進入甘南。20日,中共中央在哈達鋪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史稱“哈達鋪會議”(第10次會議)。會議決定,派謝覺哉、毛澤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設法打通國際關系。正當中共中央艱難抉擇之時,毛澤東在一個叫“義和昌”雜貨鋪附近郵政代辦所揀來的國民黨舊報紙上,看到了劉志丹部紅軍在陜北的活動情況。21日,中央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毛澤東欣喜地說,目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我們就是要北上抗日;我們要到陜北去,那里有劉志丹的紅軍。劉志丹的陜甘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保留下來的唯一一塊革命根據地。大革命失敗后,謝子長、劉志丹率領陜甘人民在這里創建革命軍隊,開展土地革命;1932年11月18日,陜甘游擊隊擴編為紅26軍;1934年1月11日,成立陜甘邊蘇維埃政府,習仲勛為主席;1935年1月,陜北游擊隊擴編為紅27軍;5月,紅26、27軍在安定縣會師,成立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9月,原在鄂豫皖蘇區的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的紅25軍,從1934年11月移出大別山,北出終南山、陜南,于1935年9月15日到達延川與陜北紅軍會師。會師后三軍合編為紅15軍團,徐海東為軍團長,程子華為政委,劉志丹為副軍團長,高崗為政治部主任;成立陜甘省委,朱理治任省委書記。哈達鋪會議后,毛澤東率陜甘支隊,先佯攻天水、迷惑敵人,后急行折返、擺脫了敵人重兵追擊,于1935年9月27日占領榜羅鎮。當日中共中央在榜羅鎮召開政治局會議,史稱“榜羅鎮會議”(第11次會議)。會議決定,率陜甘支隊進至陜北,把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以陜北為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29日,陜甘支隊向通渭前進。10月7日,翻越六盤山,19日,到達陜甘蘇區邊緣的吳起鎮,21日,由彭德懷、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指揮,在吳起鎮附近擊潰尾追的馬家軍3個騎兵團,殲敵2千多人,繳獲戰馬1千多匹。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吳起鎮會議”(第12次會議)。會議決定,陜、甘、晉是紅軍發展的主要區域。以吳起鎮為中心,整頓部隊,擴大紅軍,向西、南尋機殲敵,待黃河結冰后再向東發展。當前,向南主要是先將國民黨董英斌部兩個師消滅掉,再對楊虎城、孫蔚如部繼續打個大勝仗,即可解除敵人的“圍剿”。10月1日和25日,紅15軍團先后取得了勞山、榆林橋戰役的勝利。11月5日,中共中央和陜甘支隊在甘泉以南的道佐埠與紅15軍團會師。會師后,為便于統一指揮,中共中央決定,恢復紅1方面軍番號,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原紅1、3軍合并成第1軍團,林彪為軍團長、聶榮臻為政治委員;編入紅1方面軍建制的紅15軍團,徐海東為軍團長,程子華為政治委員。同時,中央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葉劍英為參謀長,張云逸為副參謀長,王稼祥為政治部主任,楊尚昆為副主任。11月20日,紅1、15軍團于直羅鎮北、南設伏,22日,敵東北軍109師師長牛云峰率部向直羅鎮進犯,毛澤東親臨前線指揮戰斗,兩個小時戰役結束,殲敵1個師又1個團,俘敵5300多人,敵師長牛云峰被打死,粉碎了蔣介石對陜北根據地的“圍剿”。直羅鎮戰役結束后,陜北根據地就成了各路紅軍長征會師的落腳點。1936年10月10日,紅1、4方面軍在會寧會師;22日,紅1方面軍與由北上的紅2、6軍團組成的紅2方面軍在西吉會師。從此,陜北就成了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結語:當我們通過歷史記憶,再次“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路,不難得出一個十分明晰的結論:正確方向引領是中央紅軍長途征戰轉兵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石。80年來,長征的偉大創舉和不朽精神,始終鼓舞和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理想信念,取得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在新時期,我們銘記長征歷史,汲取長征精神,必將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不竭的動力。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林口县| 蒲城县| 大渡口区| 登封市| 八宿县| 勐海县| 伽师县| 巴马| 佛教| 闽清县| 广东省| 新田县| 阿克陶县| 穆棱市| 文昌市| 枣阳市| 舒城县| 永平县| 鄱阳县| 宿松县| 长治县| 碌曲县| 澎湖县| 宁都县| 罗城| 濉溪县| 怀仁县| 托克逊县| 独山县| 通州市| 宁晋县| 龙门县| 盐山县| 将乐县| 栖霞市| 涟水县| 开江县| 马山县| 孝感市|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