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獻光
巍巍壽春古城,曾有一位淮南王,他叫劉安。
劉安,乃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雖為貴胄,卻不喜弓馬,他與八公一起,在紫金山中鼎爐煉丹,著書立說。
兩千多年過去,劉安國恨家仇的故事亦早已散若云煙。唯有一部“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淮南子》歷久彌新。《淮南子》內(nèi)篇二十一卷,號“淮南鴻烈”;中篇八卷,號“淮南鴻寶”;外篇三十三卷,號“淮南萬畢術”。如今,內(nèi)篇、外篇皆已失傳。然而,從現(xiàn)存的內(nèi)篇“淮南鴻烈”和各類古代典籍中零言碎語記載的“淮南萬畢術”中,我們?nèi)匀荒軌蚩吹絼矊Φ兰宜枷搿ξ锢砗突瘜W變化的深入闡述和探索。
而其中,就有劉安對酒的起源、酒的故事、酒的釀造的諸多記載。劉安不僅是豆腐的始祖,更是酒的傳人!
一、 酒的起源——儀狄造酒
《淮南子 泰族訓》:“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所以遏流湎之行也。”
《淮南子·修務訓》“后翟耕稼,儀狄作酒”。
《淮南子汜論訓》:“猩猩知往而不知來。” 這是劉安從猿猴貪酒而醉,觀察了水果自然發(fā)酵產(chǎn)生酒的現(xiàn)象。江蘇淮陰洪澤湖畔下草灣就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醉猿化石。
劉安最早提出釀酒始于農(nóng)耕。《淮南子·說林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二、 酒的故事——魯酒薄而邯鄲圍
據(jù)《淮南子繆稱州》載,戰(zhàn)國時期,楚宣王與諸侯盟會,魯國和趙國都給楚王獻了酒。趙國的酒醇厚,魯國的酒淡薄。楚國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趙國要酒吃,趙國不給,這酒官羞怒之下,偷換了兩國進獻的酒,并說趙國不把好酒獻給楚王。楚王動怒而下令進攻趙國,把趙國的邯鄲城圍困起來。這場因酒而起的戰(zhàn)爭,可謂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淮南子·汜論訓》:“秦穆公出游而車敗,右服失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陽,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駿馬之肉,而不還飲酒者,傷人。吾恐其傷汝等。"遍飲而去之。處一年,與晉惠公為韓之戰(zhàn),晉師圍穆公之車,梁由靡扣穆公之驂,獲之。食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為穆公戰(zhàn)于車下,遂克晉,虜惠公以歸。
三、 酒的妙用——相思酒
《淮南子·萬畢術》:“鵲腦令人相思,取雌雄鵲各一,燔之四道通,丙寅日與人共飲酒,置腦酒中,則相思也。”
四、 酒的釀造——發(fā)酵酒
《淮南子·萬畢術》:“凡冬月釀酒,中冷不發(fā)者,以瓦瓶盛熱湯,堅塞口,又于釜湯中煮瓶,令極熱,引出著酒甕中,須臾即發(fā)。”這一條記載的是釀酒過程中提高發(fā)酵溫度的技術。
《淮南子·覽冥訓》:“東風至而酒湛溢”。發(fā)酵造酒,需要一定的溫度,東風至意為氣溫升高,則酒就能回憶發(fā)酵而流溢。現(xiàn)在,春分釀春酒的習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民眾春分造酒存于甕,過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謂之“春分酒”。
劉安不僅是一位酒類的記載和研究者,更是一位造酒大師。我們從一首《漢樂府·詠淮南王》中就可看到劉安造酒的只鱗片爪。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
后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汲寒漿,飲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賢,揚聲悲歌音絕天。
這首詩記載的是劉安夏日造酒,是發(fā)酵的米酒。所以要到井中冰鎮(zhèn),還要用素綆過濾掉酒中的米粒。這種甘美的酒給少年們喝,使他們更加威武雄壯。
正是劉安在壽春研酒制酒,養(yǎng)生防老,以皇家?guī)用耖g,才使壽春歷經(jīng)千年,有了“壽酒”、“竹葉酒”、“桂花酒”的傳承。
前人得道,后輩秉承。
淮南王酒業(yè),行于創(chuàng)業(yè)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