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崔懷路的花鳥畫藝術
走進崔懷路先生畫室,猶如一股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室內擺滿了千奇百態的八公山天然紫金石,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大有“黃河一曲,大漠孤煙”之感。懷路先生以石為友,更酷愛繪畫。
懷路筆下的荷花、菊花、蘭花、水仙、松柏、紫藤、牡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無不洋溢著山野之氣,散發出泥土的芳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朵含苞,一朵綻放,幾片挺立的荷葉,怒放的荷花在其枝葉的襯托下亭亭玉立,透潤潔麗,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紅荷、大筆、墨團、長梗,都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在意境營造,筆墨構建,色彩運用,布陣取勢等方面達到一定層次的境界。“傲霜有秋菊”數朵怒放的菊花在秋風中,依然傲骨挺立,吐芳爭艷,此時百花已凋零,惟有菊花不畏嚴寒,迎風而上,超凡脫俗。“秋色晴空寂,猶存晚節香”反映出畫家對“人淡如菊”藝術境界的追求和“名利常作浮云看”之淡泊人生。蘭為王者之香,清雅圣潔,素有德者之美稱。畫家筆下之蘭,花葉繁茂,生機盎然,一派天機地布滿了整個畫面,細勁有力的濃墨寫出了郁郁蔥蔥的蘭葉,而以淡色畫出蘭花花瓣又隱隱約約地掩映在蘭葉之間,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整幅畫面氣韻清疏,充分展現出蘭花的清雅高潔,空谷幽香,不染紅塵的藝術境界。“萬仙朝圣”圖所畫的水仙,繁花朵朵,個個崢嶸向上的姿態,寄寓了畫家雖身逢盛世,卻依然不乏傲骨的精神,山石的粗簡刻畫與對水仙的細筆勾勒形成鮮明的對比,使畫面大氣磅礴,渾然天成,更加突出了水仙的生機,把水仙含香帶露的秀骨表現的淋漓盡致,使素雅的水仙有冰肌玉骨之姿,畫面色澤清雅,似散發出陣陣幽香,蕩漾著襲人的清香之氣,沁人心脾。“清”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精神的追求人文的情調藝術的品格,“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清氣”即是畫家對畫境、畫格的追求、也是自我人格的追求。
“胸藏粉本憑吞吐,筆奪造化天無功”。觀懷路之畫,無不散發出“蔬筍氣”與“泥土之香”,一股山野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一種“松風流水天然雕,抱得琴來不用彈”的仙風道骨之感,其運筆潑墨、著色左右逢源,真是云蒸霞蔚,氣象萬千,用筆樸拙、渾厚、新清而老練,布局奇峭用色高雅,超凡脫俗,生機蓬勃,平淡天真,無不洋溢著天趣自然的意境和美感,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而且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其造型、設色、構圖、貌似簡單,實則簡中寓繁,“給人少少許,勝人多多許”即白當黑,達到空靈、淡泊的藝術效果,表達出“無畫處皆成妙趣”詩一般的藝術意境。
“無性靈難以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達思想”。懷路之畫,下筆簡潔、準確、樸拙、老辣,純以書法之筆入畫,逸筆草草,“似與不似之間”感情自然流露,看似漫不經心,但筆墨深邃,耐人尋味,生花的妙筆,任從駕馭,線條剛柔并蓄,格調高古,意態縱橫,大有“苦鐵畫氣不畫形”之感。“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超越的過程,是對同行的超越,對歷史和當代名家的超越,對自己成就的超越,更是對自己生命極限的超越”。這就是懷路先生的藝術人生。
(王傳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