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鳳臺縣丁集鎮丁集村的八旬退伍老兵葛文彩格外興奮,由他作曲和參與作詞的10首歌曲在安徽省藝術學院全部錄制完成,為建軍八十九周年獻上了自己的一份賀禮,老人也因此為自己多年的音樂夢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8月2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對老人進行了采訪。
熱愛,是音樂夢的開始
葛文彩老人今年已經81歲了,父親去世早,又有四個兄妹,因此家庭比較貧困。但是,葛文彩打小就喜歡音樂。每年秋收結束后,當地農民都會舉行花鼓燈演出晚會。只要一聽到鑼鼓聲,他就坐不住了,就算不吃飯也要跑去看完整場演出。“鼓點鏗鏘,振奮人心,聽后精神愉悅,是一種享受。” 葛文彩說,那個時候,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聽電影插曲,只要是他聽過的歌,哼幾遍下來就能唱得好。
1949年,14歲的葛文彩開始自學簡譜。由于家里窮買不起樂器,他自己用木頭做了一把口琴,從木制口琴開始練起。“從上中學到后來當兵,我一直都在堅持吹口琴,前前后后吹壞了3個口琴。” 葛文彩說。
在部隊6年時間里,葛文彩無論訓練多忙,每天都會堅持看音樂書進行學習。他先后購買了《五線譜作曲》、《和聲學》等大量書籍,不斷拓寬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知識面。后來,葛文彩的咽炎時常發作,不能經常唱歌,他就潛心作曲作詞。1961年7月退伍時,葛文彩已能獨立創作詞曲。
積累,是音樂夢的延續
1962年,葛文彩被安排到丁集區李廟信用社工作,后來調任關店信用社任副主任,1970年調到丁集信用社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在信用社工作期間,葛文彩一直身在基層,天天與農民打交道,與農民結下深厚的感情,也為他后來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退休后,時間充足,葛文彩的音樂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他先后創作歌曲近40首,有頌黨愛國的、有贊美家鄉的、有弘揚美德的,主題鮮明,題材豐富,昂揚向上。2012年葛文彩和老伴萬霞結婚50周年時,葛文彩自己作詞作曲創作了《賀金婚》送給妻子,“五十年的歲月長歲月長/中秋佳節月更亮啊月更亮/中華傳統啊好日子/結成連理配成雙/結成連理配成雙啊/彩霞伴日天地長/……”表現了他們夫妻恩愛的感情,更為鄰居們宣揚了家庭美德。
左鄰右舍都知道葛文彩酷愛音樂,就連給孩子起名字也跟音樂分不開。葛文彩崇拜的偶像是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周璇,他的大女兒出生后,就借用周璇的“璇”音,給女兒起名“葛弦”。葛文彩說,希望女兒今后的生活像音樂一樣輕松愉快,奏出幸福的生活之音。
堅持,是音樂夢的圓滿
2008年11月,葛文彩坐火車到廣州去看兒子,一路上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葛文彩心潮起伏,聯想到家鄉鳳臺改革開放后發生的巨變,便萌生了要寫一首贊美鳳臺的歌曲的想法。
葛文彩的初稿歌名是《俺家鳳臺好景象》。開始寫了幾次,始終對歌詞不太滿意。后來,他就找到教師出身的家門弟弟葛文舜對歌詞進行反復推敲,這首歌到2012年才正式定稿,歌名為《誰不說俺鳳臺好》。“古傳家鄉落鳳凰/淮河穿境流水長/連綿青山添美景/茅仙古洞坐落硤山旁/淮上明珠閃銀光/東方芭蕾花鼓燈天下揚/工農商業大發展喲/俺鳳臺日新月異大變樣/賽天堂/”葛文彩說,這是他的心聲,也是今日鳳臺的真實寫照。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葛文彩,還仍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歌曲創作上。哪怕是深更半夜,要是靈感來了,他也會起床把詞、曲寫出來。由他作詞作曲的《無名的小花》,就是他69年的追夢心語,“我是一朵無名的小花/生在路旁長在山崖/不怕寒風吹/不怕雪霜打/陽光照耀我更美/雨露滋潤我長大/我為春天增光彩/我為人類獻朵花/……”葛文彩說,對于熱愛的事情,我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停步,只要我能寫得動,我就會一直將歌繼續寫下去。
圖:葛文彩正在作詞
(記者 付莉榮 通訊員 常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