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
 
首頁 > 文體新聞 > 小甸 不僅僅是記憶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小甸 不僅僅是記憶
【字體: 】 發布時間:2016/8/4 16:25:00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小甸,不僅僅是記憶,她是一座豐碑。走進小甸烈士陵園,我的心是虔誠的,那是對烈士的敬畏之情。23米高的紀念塔,象征著1923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短短兩年時間,這里就誕生了安徽省第一個農村黨的支部,并且直屬中央領導。

小甸,古稱小甸集,壽縣東南瓦埠湖畔一個偏遠小鎮。上個世紀上半葉,這里伴隨著中國民主革命的大潮,涌動和流淌過一股股“紅色”革命的潮流。為什么在這么偏遠的地方,那么快就建成了這么一個直屬中央的黨支部,這,不能說不是一個謎?百年風雨過后,2016年5月14日上午,懷揣著這個謎我踏上了小甸這塊紅色的沃土。

揭開這個謎底,不能不說到一個人。張樹侯(1866—1935)名之屏,壽州郉家崗人(屬壽縣小甸鎮)。其父張子蘭,是個窮秀才。張樹侯幼年跟從父兄讀書,不久,父去世,靠兩個哥哥撫養成人。張樹侯求學之余,還做些雜活,如推磨種菜等。于右任曾有詩題其所著《書法真銓》云:“天際真人張樹侯,東西南北也應休,蒼茫射虎屠龍手,種菜論書老壽州。”1890年,張樹侯考上了秀才。此后,他漸漸接觸了反清活動,產生了革命抱負,因而放棄了科舉考試。1898年,張樹侯與同鄉數人密謀革命,創辦了“強立學社”,考入安慶武備練兵學堂后,參加了“同盟會”。民國成立以后,有些人爭官、爭利,喧嚷一時,而張樹侯一向是奔走勞瘁,決不鉆營宦途。他把自己定位在沒有政治能力,只能教書育人,寫書、寫字、刻印上。然而,在他的熏陶下,小甸集周邊一大批有志青年走向了革命道路。

據曹淵烈士之子曹云屏回憶,“樹侯先生的故居即曹家崗村西的邢家崗,父親曹淵即跟隨先生讀書,他的學生多走上革命道路。除曹淵外,尚有曹廣化、曹云露、曹鼎、曹廣海、陶久仿、孟靖、方英等烈士。父親曹淵學習成績很好,書法也很好,很受先生鐘愛。關于父親和樹侯先生之間親密的師生關系,我曾多次聽到鄉間傳說。因為先生是書法家,鄉間求字的很多,但先生脾氣有點古怪,往往不知原因就被碰了回來,但你只要找到曹淵去請先生寫字,就會獲得成功了。兩家也時有來往,記得我家屋里所掛的中堂即樹侯先生所書寫的篆書。家人告訴我,我的名字即是先生所起,另外還起了一個乳名叫“東黎”,意思是黑暗即將過去,東方黎明,曙光在望。”

任何革命都需要思想者的啟蒙,張樹侯就是小甸革命的啟蒙者之一。小甸這個窮鄉僻壤建成安徽省第一個直屬中央領導的特別支部,除了小甸人民自身革命覺悟覺醒外,我們不能磨滅了啟蒙者的作用和功勛。

在小甸烈士陵園,在曹淵烈士的遺像前,我們認真聆聽著講解員的講解。

在小甸,曹淵和“曹門三烈士”的事跡家喻戶曉。曹淵1900年出生于小甸。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中共黨員,葉挺獨立團一營營長,北伐軍攻打武昌時壯烈犧牲,年僅26歲。周恩來贊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范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他短暫的生命卻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曹云露,1910年生于安徽省壽縣小甸集曹家崗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曹新寬,是一位忠厚耿直的農民。曹云露幼時跟隨張樹候先生讀私塾。他聰明好學,進步很快。不久,他又到小甸集學校讀書,開始接觸一些進步書籍。該校教師曹蘊真,是壽縣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1925年,曹云露的三叔曹淵返鄉探親,曹云露要求參加革命。曹淵說:“侄兒志高,必有大用;汝尚年幼,好好讀書。”曹云露銘記叔父教誨,更加努力學習,以叔父為榜樣。1926年,北伐軍挺進武漢,曹淵在攻克武昌戰役中光榮犧牲。曹云露得知這一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他決心化悲痛為力量,說:“為求中國之光明,犧牲最光榮,叔父遺志我繼承。”自此,他離開了學校,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曹云露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9月,曹云露在湖北被捕旋即被押送浠水縣監獄。在獄中,曹云露遭受敵人的嚴刑拷打和百般利誘,但他始終大義凜然,堅持斗爭,威武不屈。1939年10月2日,曹云露被押赴刑場,后壯烈犧牲,時年29歲。

曹少修,名正寬,1886年生于壽縣。是烈士曹淵的二哥,曹云露烈士的二叔。他自幼勤奮好學,稍長潛心典籍。受同鄉前輩張樹侯推薦,投考安慶陸軍小學,因視力不良,未能入選。不久,在上海參加同盟會,致力于革命活動。1947年9月30日,留在淮西根據地64歲的曹少修被當地大地主曹大野牛(綽號)偵悉,密報國民黨壽縣縣長王鎮華,將他和一部分群眾逮捕。在關押中,敵人軟硬兼施,百般利誘,曾捏造一封家書,叫他簽字,勸其兒子曹云鶴投降,遭到嚴詞拒絕。就義前,他叫看守拿來紙筆寫道:“吾弟淵,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門三烈士,足以光榮吾門庭!”10月9日曹少修慷慨就義。

有了革命的啟蒙,有了革命的精英,有了革命的火種,就有了小甸特支的應運而生。1923年冬,曹蘊真、薛卓漢、徐夢秋等根據黨組織的指示,接受了在壽縣發展黨組織的任務,從上海返回壽縣家鄉。是年冬,先后有上海大學學生方運熾、小甸集小學校長曹練白和在宣城省立第四師范讀書的陳允常等人入黨。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多,革命隊伍的壯大,在壽縣地區建立黨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1923年冬于小甸集小學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在煤油燈下,在繡有鐮刀、斧頭的旗幟下舉起拳頭宣誓:時刻準備著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莊嚴宣布安徽農村第一個黨的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成立,特支書記曹蘊真。特支直屬黨中央領導,并設有“交通”,負責上下來往的通訊。小甸特支的成立如驚雷炸響,拉開了中國共產黨在淮南地區乃至安徽革命的序幕。

在小甸,先烈們曾經走過的路已被平坦的水泥路代替,窮鄉僻壤的小甸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在小甸鎮建成了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小甸上空那面鮮艷的黨旗高高飄揚。我在想,小甸,已不是一種記憶,她是一種精神,是我黨的一個時代豐碑。弘揚小甸精神,在我們黨走過95年的風雨歷程關鍵時刻尤為重要!

(陳立松)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手机| 宁晋县| 秦皇岛市| 留坝县| 丰原市| 平塘县| 富民县| 江陵县| 襄垣县| 西吉县| 广昌县| 临安市| 汉阴县| 怀宁县| 金堂县| 辽阳县| 遵义市| 育儿| 贵港市| 花莲县| 金门县| 惠东县| 霍城县| 平定县| 泽普县| 社会| 万荣县| 达拉特旗| 新巴尔虎左旗| 从化市| 仁化县| 涿州市| 渝北区| 鄂伦春自治旗| 天等县| 浦城县| 梧州市| 奈曼旗| 鲁山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