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江淮書畫院在龍湖公園舉行為期1個月的回展
非遺傳承人鐘馗畫作在淮受贊譽
為促進區域文化交流,進一步加強淮南和靈璧兩地江淮書畫院書畫家之間的溝通聯系,在靈璧首先進行兩地江淮書畫院書畫聯展基礎上,近日,靈璧江淮書畫院在淮南龍湖公園舉行了為期1個月的回展。
眾多的繪畫中,來自鐘馗畫之鄉靈璧的一幅幅鐘馗畫剛猛威武,外丑內雅,這些有著明顯地域特色的畫作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獲得觀賞者的廣泛贊譽,畫作創作者便是鐘馗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海峰先生。
據了解,靈璧鐘馗畫承傳吳道子之法,并與民間技法相結合,風格獨特,自唐至今興盛不衰,因此便有著“千年畫一人”之說。1915年,清代靈璧畫家翟光遠的鐘馗《神威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金獎,現珍藏于故宮博物院。靈璧鐘馗畫已成為中國民間繪畫藝術的瑰寶,靈璧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鐘馗畫)之鄉”。
“鐘馗的美在于精神,正如家鄉的靈璧石,在陋、拙中卻有著別樣的美!睆埡7逑壬榻B,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生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鐘馗畫是民間用以驅邪祈福,帶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畫,它是中國民間美術殿堂藝術瑰寶,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海峰現為靈璧縣美協副主席、鐘馗畫社副社長,是靈璧鐘馗畫代表畫家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事鐘馗畫研習近二十年間,張海峰全身心投入,揮筆不輟,持之以恒,畫技日臻成熟,廣受好評。作品《鐘馗》入選安徽省第三屆美術作品大展,《靈璧鐘馗》入選全國農民畫展并獲優秀獎,《引福圖》被文化部門推薦赴澳門等地展出,曾獲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千年畫一人”專訪。業內專家評價他的鐘馗畫“將人物畫的筆、墨、線等技法、表情達意之特色與‘靈璧鐘馗’固有的造型、臉譜有機融合,做到了雅俗共賞,賦予這一傳統民間畫種特別的意味和格調!
圖為張海峰先生創作的鐘馗畫。
(記者 張雪峰 通訊員 梁超 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