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利用節假日,他徒步上雪山,越草地,重走紅軍長征路,創作出一幅幅油畫,他就是我市著名油畫家、風景畫家,淮南日報社退休美術編輯曹野萍先生。6月28日至7月3日,“慶祝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曹野萍徒步萬里油畫寫生展將在淮南市博物館4樓展廳展出,在“七一”來臨之際,曹野萍向黨獻上了自己特殊的禮物。
徒步:重走長征之路
曹野萍今年60歲,1986年,他從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后,進入淮南日報社擔任一名美術編輯,出版過多本畫作,作品也多次獲獎。曹野萍出生于壽縣瓦埠鎮,從小父親就給他講家族先輩參與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的事跡,在這塊紅色熱土上,先輩們追求革命真理、英勇奮斗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了曹野萍的心中。
1986年參加工作后,曹野萍就開始了徒步。與普通的徒步不同,他把自己對美術的理解融入了見證祖國大好河山的過程中,融入了對革命真理的理解當中。30年來,他堅持背著干糧、睡袋、帳篷和畫具,徒步寫生,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
在徒步中,長征之路是曹野萍不變的選擇。江西、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甘肅、陜西……這些地方,曹野萍不止去過一次,每次走在長征路上,總能激發他創作的靈感。在紅土地上,曹野萍沿著紅軍的腳印,用虔誠的心,用清亮的眼,用堅定的腳,用手中的畫筆,感受,思考,創作。
艱險:翻雪山進沙漠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寫下《七律·長征》。
岷山主峰雪寶頂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內,海拔5588米。2012年10月,曹野萍背著50千克的行囊,克服高原反應,用了三天兩夜獨自一人翻越雪寶頂。“本來有幾個同行的,但是他們堅持不住半路就都下去了。”在攀登雪寶頂之前,曹野萍拿出畫具創作了油畫《雪山下的川藏線》。雪山前的景色是白皚皚的雪景,山谷是藍色的。在雪山上創作油畫并不容易,因為氣溫低,油畫的顏料都凝固了,曹野萍只得用隨身帶的小煤氣瓶煨熱,熔化一點畫一點,在冰冷刺骨的寒風中作畫。晚上,他打開睡袋在雪地里休息,可是擔心危險也不敢睡太久,不時要清醒一下,白天再接著趕路。翻過雪山之后,曹野萍被山后的景色震撼了,山后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雪山在太陽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光。山前山后景色如此不同,而為了翻越這座雪山,長征途中的紅軍犧牲了多少戰士,想到此,曹野萍拿出畫具,滿含熱淚地又創作了油畫《岷山主峰》。
2013年8月,曹野萍徒步去了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奇沙漠。庫布奇沙漠位于黃河南岸,其北是黃河,再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陰山,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華兒女浴血抵抗外寇的精神相傳不息。曹野萍說,長征隊伍雖然沒有走進過沙漠,但長征之路離沙漠也不遠,徒步沙漠,也是對革命精神的體驗。“白天沙漠氣溫有57℃,迎面吹來的風讓人口不能言,甚至呼吸都有壓迫感。”曹野萍說,在沙漠的體驗讓他終身難忘。沙漠中的每一棵植物,每一個小生命,都觸動他的心靈,讓他對生命有了更高的敬畏。在沙漠里,曹野萍創作了油畫《72小時穿越》、《沙漠中的綠洲》、《沙漠深處》。
感悟: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每一幅油畫,都有一個故事。”6月23日,曹野萍在市博物館布展,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一幅幅油畫作品都有一個有意義的名字和圖片說明。工農紅軍歷盡千辛萬苦,途經萬水千山,與自然作斗爭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曹野萍希望觀眾體會到美的同時,更能體會到其中表現的長征精神。
曹野萍說,創作油畫,不能靠想象,不能靠看照片,而是要身臨其境,體驗生活、現場寫生。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是一種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這些強大精神力量,一直激勵著他。曹野萍也認為,長征精神對于年輕人求學、創業,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有精神引導作用,應該代代相傳。
曹野萍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畫展結束后,他將背起行囊,前往太行山創作。當年,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以后,在太行山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開展了游擊戰、運動戰和阻擊戰等戰役,逐步建立了太行山根據地。今年10月,他將在合肥舉辦一次長征主題的油畫展,希望更多人重溫這段崢嶸歲月,心懷感恩,艱苦奮斗,勇往直前。
圖一:曹野萍布置油畫展
圖二:作品《72小時穿越》
圖三:紅軍長征路過的雪山
圖四:《岷山》
(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