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壽縣在歷史上四次為都,指的是戰國末年的楚國都城,西漢前期的淮南王國都城,東漢末年的仲家皇帝袁術都城和東晉末年的東晉宋王劉裕都城。開年壽縣剛剛劃歸淮南時,淮河早報系列宣傳均如此說。但細究歷史,壽縣建都可不止四次。
你知道東漢歷史上曾有個阜陵王國嗎?你知道阜陵王國曾建都壽春嗎?可能許多人甚或淮南本土人都不太清晰。但歷史上卻曾有過這段事實,請見《后漢書·光武十王傳》:劉延被復封為阜陵王后,漢章帝“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
說起阜陵王國建都壽春,不得不從劉延這個人說起。東漢初年,劉延可算個腕級人物,地地道道的皇二代,因為他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和前皇后郭圣通的嫡生子,第二代皇帝漢明帝劉莊同母弟,第三代皇帝漢章帝劉炟的親叔叔。建武十五年,也就是東漢開國第十五年,劉延就被封為淮陽公,那時正是制度初創時期,還沒有王爵這個說法,因此公爵是當時皇親中的最高爵位。兩年后劉延進爵為淮陽王,王國都城淮陽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此前西漢末年的淮陽王國僅領9縣,劉延封為淮陽王后,光武帝特地從汝南郡割來4縣增益淮陽國,因為是皇后所生,當然要格外優待。
那么劉延始封淮陽王,怎么又變身阜陵王的呢?說起來這又牽涉到宮廷內斗了。《光武十王傳》說他性格驕奢,待下刻薄寡恩。當了淮陽王后,因為與大舅子謝弇和妹婿韓光“招奸猾,作圖簽,祠祭祝詛”,被下人向漢明帝告發。在供奉皇家祖先的祠堂里祭祀時罵皇帝,這個罪名可了得,漢明帝還真當回事,派人查勘。永平十六年,此案判決,謝弇、韓光被誅殺,受牽連坐死或流徙的不計其數。有司又奏請誅殺劉延,漢明帝感念劉延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因此法外“開恩”,僅奪其淮陽王爵,又以九江郡兩縣置阜陵王國,改封劉延為阜陵王,都阜陵。
注意,這時候的阜陵王國都城還不是壽春,它的都城阜陵縣為西漢所置,原治于今安徽和縣西,東漢初,縣治淪為麻湖,又移治于今全椒縣東。再注意,這個阜陵縣與壽春縣是很有交集的,建都壽春的淮南王劉安封王前的爵位就是阜陵侯,從阜陵到壽春,從侯爵到王爵,算得上火箭式進步了。
據說劉延被貶至阜陵后,不但不思悔過反而滿懷怨望,還曾與他兒子劉魴醞釀造反,結果在阜陵王位子上才呆兩年又被人告發。有司奏請將其檻送京師,付諸廷尉,下獄賜死。也是他命不該絕,恰巧這時漢明帝駕崩了,漢章帝即位了。新皇帝登基照例要大赦天下,因此劉延僅僅被漢章帝下詔責備一番,說他以前就“大逆不道,罪惡尤深,有如周之管蔡,漢之淮南。章帝接著說,劉延犯罪絕不是皇帝愿意聽到的事情,因此非常傷心,又不忍心秉公處理,因此只是貶劉延為阜陵侯,僅食阜陵一縣,劉延之子劉魴也未再深究。后來,漢章帝還專門安排一名官員負責監視劉延,不準他與吏民交通,實際上已經被軟禁起來。至此,劉延在阜陵王位僅歷四年。
這次沉重的打擊終于使劉延幡然悔悟。劉延改悔的事情后來被章帝知道了,章和元年,章帝專門巡幸九江,御駕光臨咱們的壽春縣。他說,“朕南巡,望淮、海,意在阜陵”,聽他的意思竟是專程為看望親叔叔劉延而來到壽春的。漢章帝賜書招劉延及其妻子來壽春會面,這位飽受政治打擊的皇叔感受到皇恩浩蕩,能不感激涕零嗎?章帝見到劉延一家后亦是傷感不已,據說皇帝見劉延“志意衰落,形體非故,瞻省懷感,以喜以悲”。于是劉延被復封為阜陵王,并且“增封四縣,并前為五縣”。
記住還有關鍵一句,漢章帝“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可能這時候原阜陵縣城已經淪為麻湖了,所以才將阜陵王國的都城遷移到壽春了。
阜陵王國復建于章帝章和元年,而《后漢書·郡國志》所載東漢郡、國為順帝永和五年的簿籍,其時阜陵王國尚在,不知緣何《郡國志》不載阜陵王國,以致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時也頗感無奈。他在“東漢時期圖組編例”中說,“章帝章和元年置阜陵國,永和時見在,而《續漢書》竟不載”。在“揚州刺史部”圖幅中,阜陵縣標在九江郡范圍,縣治位于今全椒縣東南。因此阜陵王國所領5縣中,除原有阜陵縣和新遷都城壽春縣之外,其余3縣一無所知,阜陵王國曾建都壽春的歷史就這樣幾乎被湮滅了。至于此后的王國都城是一直在壽春,還是又遷回阜陵,更是給后人帶來新的研究難題。
在增封四縣的同時,漢章帝還加賜劉延錢千萬,布萬匹,安車一乘,并且夫人諸子賞賜各有差。經歷了十四年的屈辱煎熬,劉延終于又成就了昔日輝煌。那么,史書上記載劉延謀反的那些事到底是真是假呢?漢章帝的兒子漢和帝劉肇給了回答。和帝在位期間,曾下詔為劉延平反,“盡削除前頒下延事”。可惜這時候劉延已經亡故,這也算是蓋棺論定吧。
此后雖然沒有劉延的事了,但阜陵王國則在東漢歷史上存在了120年,經歷過八位阜陵王。阜陵質王劉延之后,劉延的兩個兒子殤王劉沖、頃王劉魴相繼接阜陵王位,以后歷傳懷王劉恢、節王劉代,永熹元年,劉代去世,無子,國除。兩年后,漢桓帝復阜陵王國,封節王劉代兄劉便親為阜陵王,是為恭王。恭王以后,又傳孝王劉統和末王劉赦。建安十一年,阜陵與齊國、北海、下邳、常山、甘陵、濟陰、平原等八個王國同時被削除,阜陵王國削除后地入九江郡。其實,末代阜陵王劉赦在位期間,黃巾起義被鎮壓后導致的軍閥割據,淮南之地曾先后為軍閥陳溫、袁術、孫策割據,阜陵王國早就“國已不國”了。
(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