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一書中記載正陽關的古名叫“潁口”,《魏書》上記載叫“陽石”,后又稱做“羊石”。據說在南北朝時這里是亂石磊磊,雜草叢生,是個牧羊場,因而得名“羊石”。一千多年前的狀況已沒有什么有力的考證,古時的稱謂并不影響她后來的輝煌!在水運為主的古代,“七十二水歸正陽”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扼控江淮的兵家必爭之地。由于水運方便,舟車四達,逐步發展為貨物集散,商賈云集的商貿重鎮。明成化元年在此設關征收稅賦,正陽關這個名字也就叫開了。到了清代,正陽關已經是我國的八大名關之一了。
十五歲離開家鄉赴縣城讀高中以前,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正陽關度過的。兒時的記憶里,正陽關古樸而又不失時尚,繁華中也存安謐。一條南北向的大街穿鎮蜿蜒而過。路面青石鋪就,青石條上被運貨的老式獨輪車軋出一道道溝痕,展現出當日的繁忙和歲月研磨的古樸。街道兩旁的商家鱗次櫛比,行業門類雜陳,商品、服務應有盡有。長街的南北兩頭均有城樓。南門匾額為“淮南古鎮”,北門為“鳳城首鎮”。街道的兩旁分布著五十七條巷道。街市繁華熱鬧,小巷安謐恬靜,是個非常適宜人居的處所。清晨,人們剛從睡夢中醒來,小巷深處便傳來“煎餅油條……”的叫賣聲,小販會把熱烘烘的早點送到你的家門口。傍晚,辛勞一天的商鋪店員,船工漁民會三三兩兩涌進遍布全鎮的八個澡堂,浸泡在池子里,洗去煩躁和困乏,享受著勞累后的舒適。老人們則會閑坐在巷子里,家門旁講古述今,絮叨著傳說,訴說著趣事。逗惹得孩子們或癡癡著迷,或驚駭不已,或哄笑難禁……夜晚降臨,古老的正陽關又顯現出她時尚的風韻,街市上燈紅酒綠,人群熙攘。店鋪里留聲機唱著新潮的歌曲,柜臺里的時髦商品惹得姑娘小伙進進出出。酒館里猜拳行令、吆三喝四,笑鬧不絕。大戲院里琴韻悠悠,唱聲激昂,演繹著《女駙馬》、《休丁香》……燈光淡化了夜色,喧囂剪短了夜幕,正陽關在狂歡!從附近的人們把正陽關稱之為“小上海”,即可了解她當時引領的時尚和繁華。
童年,我喜歡爬上那當時覺得是高高的南門城樓俯瞰街市,觀望那形形色色的過往人群。特別是逢年過節遇上燈會,更是早早地候在上面以便看的更清楚,更過癮。正陽關把燈會稱做“玩燈”,在十里八鄉是出了名的。有獅子燈、花鼓燈、旱船燈、高蹺、龍燈……最出名的要數“肘閣燈”。由壯漢頂著鐵制的架子,上面站著由四、五歲孩子扮演的戲劇角色,表演戲文。有孫猴子捉拿金錢豹、劉海戲金蟾、梁山伯與祝英臺、青蛇白蛇愛許仙等等。最多的一個人可頂三個孩子表演,我和伙伴們是百看不厭。
逢到假期晴日不上學的時候,小伙伴們常來到正陽關西邊的淮河大堤上嬉戲玩耍。那時的淮河上舟楫往來如梭,漁船網開似花,藍天白云,碧水帆影,美不勝收!河岸上,工匠們在修造著木船,鋸木工一個在上,一個在下,有節奏地,拉著大鋸,在鋸斗粗的圓木。哼哧哼哧地號子聲像是哼著一首動聽的歌謠。以前正陽關把造船喚著“排船”,這大概源于古時候用原木一根根拚出水上運輸工具的叫法吧。過去淮河上行駛的木船大都是由正陽關所排。
參加工作以后,遇到同事提起正陽關常常會說:你們正陽人“能”。這個“能”道出了正陽人的精明干練,卻也有狡詐犯奸的潛臺詞。我往往為這潛臺詞感到委屈。大多數正陽人確實會經商,但精明卻不狡詐,干練卻不犯奸!發生在正陽的兩個小故事從古流傳至今,對正陽人的品質可見一斑。其一,說是很早以前,正陽廣嗣宮巷巷頭開有一小理發店,夫妻倆以理發為生。這天,一外地茶葉商人來理發,隨手把所帶的褡褳放在旁邊凳子上,理好發后天色已晚,便匆匆搭便船回山里老家,到家后才發現褡褳丟了,卻怎么也記不起丟在何地,只好作罷。理發店天黑打烊后,夫妻倆打掃店面,發現了沉甸甸的褡褳,打開一看,有紋銀200兩,老婆說:這定是哪位客人的,明天會來找,給人家便是,順手把褡褳扔在房梁上掛著。好多年過去了,夫妻倆早忘了此事。一天茶客又來正陽賣茶,進店理發,談及丟錢之事。理發匠恍然想起數年前的褡褳,忙從房梁上鉤下交給茶商,客商撣去褡褳上厚厚的灰塵打開一看,分毫不少,感動萬分。茶商已經富有,便要把銀子贈于理發匠,以表謝意和欽佩。理發匠堅決不收,相持不下,后來都同意把錢捐出來修街。修好后起名“廣嗣宮巷”。其二,正陽南大街有一較寬的巷子叫“賢良街”,傳說此巷住過一張姓人家,小兩口帶老父親過日子。由于家貧,兒子去外地做工謀生,家中兒媳婦和公公生活。兒媳婦非常孝順,寧愿自己挨餓,也要公公吃飽。多年后兒子回到家,看見老父親身體尚可,妻子卻面黃肌瘦,唯肚子挺大,便心生疑點,認為媳婦不貞。妻子辯白不清,隨拿刀剖開肚子,發現里面有許多棉花和線團。原來兒媳婦把很少的糧食都給公公吃了,自己只能拿棉花線團充饑。此事一時傳為佳話,說是“賢良街里出賢婦”。
經過兩次洪水的襲擾和“文革”的浩劫,正陽關的文物遺跡幾乎損壞殆盡。八座城門現存三座,有名稱的28座古廟宇僅有幾處遺址,古樸的青石板街面已蕩然無存!真讓人頓足嘆息。好在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對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增強,自覺地參與古鎮的保護。南北兩座城門在鎮政府的重視下得以修繕;古清真寺維修,玄帝廟重建。現在,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和九月九,玄帝廟都會迎來四鄉八集的香客前來進香。
站在淮河大堤上放眼望去,淮水東流而下,她目睹了正陽關的興旺與繁華、衰落和窘迫。送走了昔日的榮耀與光環,也正迎來今天的希望和發達。河岸邊早已不見了鋸木工的身影,聽不到哼哧哼哧的歌謠,代之的是飛濺的焊花和鋼板的沖壓聲。一艘艘造好的,質量上乘,設備先進的大輪船等待下水。據介紹,正陽關已可以建造5000噸的大型船只了。正陽關正從單一的商業服務的城鎮向以工業生產為主的多元化經濟轉型。造船廠、板材廠、冷凍廠勃勃興起。新年伊始,壽縣劃歸于淮南市管轄,千年“淮南古鎮”回到了大淮南的懷抱,正陽關一定會開始新的騰飛!我祝愿家鄉變得更美,飛得更高。
(高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