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待后生
(接上篇)
神酒引動恩怨來
乾隆一輩子,一手造成了大大小小一百三十多個文字獄,大案就有11個。卓長齡是清初人,詩自然是清初寫的。但在乾隆時期,卓長齡的這首詩和其它詩詞被他的孫子整理出版,被仇家告發,乾隆親批將卓長齡開棺戮尸,他的孫子被斬立決,刊印詩集的一律秋斬。地方官因對此事不敏撤職流放。現在方簡抄寫了這么一句反詩,是何用意?是同情罪犯嗎?乾隆看著看著,手抖起來。
和珅忙上前插話,“方簡抄寫反詩,內心實為卓長齡翻案,此乃為大不敬。他自己所寫的詩,充滿怨謗之意。什么山中多濕氣,林間無清風,這不是污蔑我大清國堂堂盛世,卻是一片濕氣,讓人壓抑嗎?林間無清風,這清風就是意指我大清,不就是說我大清沒辦法把世上的潮濕污濁清除掉嗎?什么樹高蟬難起,云深知幾重。這是分明在抱怨不被重用,皇上如深云重重,不能知人善任嗎?”
“夠了!”乾隆一聲大喝。
和珅連忙叩頭,“奴才不是誹謗陛下,是說那方簡蛇蝎心腸。必須予以懲處!奴才身為御前侍衛,就是陛下的一條狗,竭忠盡智為陛下看好門。奴才剛才是氣暈了,故方才大著膽說出那些話來。”
乾隆搖搖手,“朕不是說你,朕本來看方簡為人端方、厚重,老成,誰知竟有這種心性。深傷朕心。”
和珅在一邊力主重處方簡,說不重處不足以讓這些文人收斂反心。但乾隆沒有同意,他覺得突然在翰林院里鬧出一個文字獄來,恐怕對天下學子震動太大,于是決定讓方簡撤職回鄉,旨到即行。
當方簡接到乾隆退職回鄉的御批,一時摸不著頭腦,只能回家整理家當。當他帶著家人和簡薄的家當來到北京城的南大門永定門時,被一幫如狼似虎的門衛攔住了,要徹底搜查行李,如有貪賄或逆反之物,著即拿下。正在門衛們搜查之時,和珅出現在方簡面前,笑瞇瞇地。
“方大人,一路走好。我今兒是特地給您送行的,怕您老路上渴著了,鉆天透地兒尋了一瓶酒,來,接著吧。”說著,從袖子里拿出一瓶酒,方簡剛要看,和珅啪地把酒摔在地上,一股藥酒氣撲面而來。方簡知道,那是同昌酒!
方簡告老還鄉了。家鄉的人只知道他得罪了和珅,至于為何得罪,方簡只字不提。他不想向家鄉人和汪家表功買好,就連向乾隆貢奉同昌酒的事,他也從來沒向鄉鄰和汪家說過,只是托人打聽酒的成分和制作工藝。一個人做點好事就到處張揚,唯恐不能驚天動地,這是小人所為。君子做大事于無聲,為鄉鄰于無名,方簡是高潔之人,方簡一生就是如此。個性使然,也許這就是命運? (未完待續)
(孫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