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待后生
(接上篇)
神酒引動恩怨來
“陛下對中藥也有如此深究,讓臣等真是汗顏!雖盡平生之力,所學也不及陛下之萬一!”一幫大臣一齊跪倒稱頌,馬屁拍得分外響亮。都知道乾隆喜歡作詩,書法也頗有功夫,今天沒想到皇帝竟然對中藥材的藥性也有一番見識,不禁讓方簡肅然起敬,但讓他像其他人一樣立即滿口稱頌,他確實又作不來。
乾隆昂起了頭,不禁也有些得意。說:“可否讓朕品嘗一下?”
皇帝要品嘗,有何話講。方簡馬上將家鄉帶來的酒和咸菜獻上,呈交給內務府。
過了一個月,太監來傳旨,皇帝還想要幾瓶。
君臣關系相近,送點家鄉的土特產,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由此,乾隆帝初識了同昌酒。方簡本想借機請乾隆給這酒起個名號,御批幾句重要指示。但他是位謹慎的人,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這酒喝好了,皆大歡喜,若是哪天不對味了,一不留神,很可能給自己、家族和汪家帶來滅頂之災。再說,一國之君,萬方來貢,好吃好喝的多了,說不定哪天就把這同昌酒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這樣一晃悠,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一個23歲、相貌俊雅、聰慧機敏的年輕人當了乾隆儀仗隊的侍從,走近了乾隆的身邊。他就叫和珅。
和珅出生于公元1750年,比乾隆、方簡小39歲,父親是福建副都統常保。和家的宅子就在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區的西四頭條,清朝乾隆年間叫驢肉胡同。和珅三歲時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而死,家庭破敗。然胸懷大志的和珅沒有自甘困頓,寒窗發憤,苦心孤詣,不但精通滿、漢、蒙、藏和英語五種語言,更精通四書五經,他聽說那深宮中的皇帝爺喜歡吟詩寫字,便也在這兩方面狠下一番功夫,有了深厚積淀,加之他唇紅齒白、儀表俊雅,這些平時的積累和天賜雅相,使他就像一顆裝填充實的炸彈,就等著點燃引信,砰然爆發的那一刻!
果然,兩年后十月的一天,御轎來到乾清宮門口,乾隆突然叫落轎,用論語的一句話“虎兕出于柙”來下旨,跟隨的一幫飽學之士和行走大臣們一時摸不著頭腦,乾隆偏偏不解釋,就讓大臣們尷尬地站著。這時,站在一邊、每天抬御轎,舉紅旗的和珅突然冒出一句話來,“奴才的理解是,虎與犀牛,皆猛獸也,居然能逃出牢籠,說明,看守者罪責重大。” (未完待續)
(孫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