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資金轉移,市民近8000元的損失被挽回
近日中午,市民小謝在家接到一個陌生來電,說其在網上購買了游戲幣8000多元,當時小謝并沒有進行網上操作和購買游戲幣,覺得這是詐騙電話瞬間就掛斷了這個陌生來電。隨后小謝登陸農行掌上銀行查詢,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賬戶被劃走8600多元。過了大概幾分鐘,這個陌生電話又響起了。小謝說自己沒有操作類似交易,要求對方把8000多元轉回自己的賬戶。對方讓小謝提供手機驗證碼,8000多元就能到賬。小謝并沒有提供所謂的驗證碼并立刻掛了電話,隨后對密碼進行了口頭掛失。當他再次查詢卡交易明細時,發現賬戶金額增加了799.39元。于是,他便來到農行淮南分行金穗支行詢問。
小謝告訴工作人員,自己的手機銀行是很早以前到銀行開通的,密碼也是自己設置的,其間并沒有登錄過類似非法網站,但卡里的近8000元不翼而飛了,令他十分疑惑。
工作人員讓其在柜臺查詢了交易明細,明細顯示在20分鐘前在網上進行了債券開戶,債券買入8016.14元,隨后又一筆債券賣出799.39元,余款7216.75元沒有退回其賬戶。
工作人員初步判斷這是第三方詐騙,于是建議客戶將卡里的7216.75元債券賣出,不一會兒,不翼而飛的7000多元回到了小謝的卡上,只是多支付了十幾元的贖回手續費。小謝焦急的心瞬間平靜了下來,近8000元的損失挽回了!
總結類似詐騙案件,騙子是利用第三方平臺進行資金轉移的網絡詐騙手法:騙子通過種種不法渠道獲取了客戶的身份、銀行卡、密電碼等相關信息,先將客戶的資金轉移到某基金或債券公司賬戶中,再冒充客戶身份在債券/基金公司網站上開戶購買債券或基金,然后利用客戶賬戶資金“憑空”消失的緊張心理,冒充第三方客服人員誘導客戶,獲取手機驗證碼等更多信息,以便將基金贖回變現,達到騙取客戶資金的目的。本案例,由于當時這位客戶及時來到銀行網點進行咨詢,并積極配合工作人員及時操作,最終挽回了損失。
鑒于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新形式出現,金融部門應加大反詐騙的宣傳力度,工作中積極向客戶進行宣講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解釋銀行業務辦理的常識等。教育廣大客戶要妥善保護好自己的各類賬戶、身份、密碼和存款等信息,從源頭上防止電信詐騙事件的發生。在操作網銀業務時要規范,不登錄非法網站,嚴禁將網銀借于他人使用;告誡客戶不要輕信各類中獎、投資信息等。
(通訊員 成聚 傳剛 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