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葉
周末在家宅了兩天,朋友的QQ留言直到周一清晨才看到,她問我:“你周末關機,QQ不上,被外星人綁架了?”我回復:“看書呢!”她發來一個偷笑:佩服,這年頭還能看得下去書,多寂寞!
她說看書多寂寞。
我放眼四望,枕邊碼著大書小書好幾摞。曾經,每買回一本新書,心生歡喜愛不釋手,便信誓鑿鑿地自語:看完這一本再看另一本。事實卻難能做到——讀維特根斯坦或卡夫卡,就像走在理性筑起的城堡里,久了就要翻幾頁《讀者》來調劑疲憊;讀《穆斯林的葬禮》或《啼笑因緣》半晌,便想要在中間捧起一本《朱自清散文》來撫慰一腔陳釀般的傷感;重讀《紅樓夢》至酣暢沉湎處,不覺人亦跟著癡狂,便看幾篇《古希臘神話》來豐富思維的“頻道”……書除非不讀,如果讀進去則越來越喜歡、越來越沉迷又越來越覺得自己讀書太少。漸漸地哪一本都覺著需要,正如余光中在《永遠我等》中溫柔地叩問:“面對滿池清芬/面對靜靜自燃的靈魂/究竟哪一朵哪一朵會答應我/如果呼你的小名?”可不是,面對半壁書籍,究竟哪一本,哪一段,哪一句,觸及了心靈的共鳴之弦,讓我歡喜讓我憂?
一花一世界,一書一人生,如是,讀書又怎么會是寂寞的?
我吃飯的時候,簡單咀嚼,我會想,沒有書,生活多無趣;我逛街逛得久了,坐在商場里休息,心想如果有本書看會兒多好;茫茫人海,在知己和愛人都不在身邊的時候,再沒有什么比一本書更適合作伴。生活中的精彩種種,紅塵踏遍,跋山涉水回來,最終都要百川歸海地追求心靈的寧靜,于是乎,一本書,就那么靜靜地在歲月深處,床頭臺燈下,溫暖地等你。
朋友說讀書多寂寞,我也能理解,她是個九零后“么么噠”的女孩,蕾絲、韓劇、微信都是她的最愛,她會覺得,世間鮮艷繁復,轟轟烈烈才是最不寂寞的日子。
我告訴她,愛上就不寂寞,就像一只鳥愛上一棵樹,女人愛上一件衣裙。
若說讀書也寂寞,這寂寞卻是如此恢宏博大。月移花影,日頭過晌,讀書的人一抬頭,看見了時光之流,既奔涌如洪,又靜止如天地初蒙。在這長久的閱讀姿態中,你會發現,時空不知何時被拉寬了,這寂寞擲地有聲地打造著一個人的從容與風骨。這寂寞不煎熬、不空虛、不折磨,把心從塵世中撈出來,讓元氣氤氳凝集,重新開拓一個精神的疆場。
人真正的強大是從戰勝寂寞開始的。毛澤東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書修心,將人生在寂寞的文火中熬煉打磨,便是嚼得精神的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