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首批年產2萬噸,總投資6000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2月,本報報道了“地溝油”變成生物柴油在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試驗成功,引起廣大讀者的高度關注。將危害人們飲食安全的“地溝油”提煉轉變成為有益于人們生活的生物柴油,這項新技術試驗成功后,何時能將這項重點突破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呢?
近日,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與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簽約戰略合作協議,為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供了較強的技術支撐。近日,“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的生產設備已由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自主研發設計并交常州一家企業制造成功。日前,該項目的生產用地報批工作已經完成。完成建設規劃設計后,即可破土動工。
試驗成功的那一刻 在場人無不歡欣鼓舞
今年2月9日上午,在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發中心的實驗室里,技術人員將一定量的“地溝油”加入到容器里,同時加入特制的催化劑和甲醇,在一定溫度下,緩慢滴入脫水液,在攪拌狀況下回流一定時間,轉入分液器中,靜置一定時間并保溫,然后排出分液器中的廢渣,再按一定配比,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化學反應。反應結束后,經靜置、水洗、真空低溫脫水蒸餾,餾出液即為生物柴油,試驗成功了,在場的人無不歡欣鼓舞。
基礎建設加緊進行,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
為了加快將試驗成功地轉化成產品,試驗成功后,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兵分幾路,馬不停蹄開始工程建設項目申報工作。該工程建設項目首批為年產兩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總投資6000萬元,目前已完成了原輔材料和產品市場調研、項目選址設備設計加工、人員培訓等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產。二期工程將根據市場需求配套建設年產3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預計2016年年底建成投產。工程全部完成后,總投資將達到1.1億元,將年產生物柴油5萬噸,年消耗“地溝油”7萬噸。同時,該所經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批準,成立了“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發中心”,并成為該會副會長單位。該中心作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和“能源環境教育培訓基地”,主要從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園和科技創新項目建設。
地溝油,通過不同途徑流向大眾餐桌
將“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的原料十分充足。據有關人員調查報告顯示,淮南市約有數千家大小餐飲企業,每月產生的餐廚垃圾在15000噸以上。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不法商人將這些餐廚垃圾收集,運回喂豬,生產出“泔水豬”,致使多種傳染病菌和合成洗滌劑殘留物又通過“泔水豬”肉走上了餐桌。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將餐飲垃圾中廢油脂通過簡單加工,提煉出“地溝油”,作為食用油非法流入市場,出現在流動的油炸食品飲食攤點、路邊小吃店、快餐店、大排檔、小餐館、小飯店,甚至會出現在比較大的餐飲場所里,這些非法加工的“地溝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細菌和洗滌劑等有害物質,食用后,會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腹部劇痛和腸胃道疾病等癥狀,嚴重危害了市民身體健康,對公共衛生造成了巨大威脅。
據煤化所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安徽僅馬鞍山有此項目,時不我待,煤化所人員深感時間緊迫。”
淮南煤化所勇于擔當,堅持走產學研發展道路
近年來,淮南煤化所充分利用多年來從事油脂化學項目研發的技術優勢,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思路,通過與高校、企業的緊密合作,先后承擔了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在國內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同時,在市、區政府和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淮南煤化所牽頭,組建了淮南泉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餐廚廢棄物為生產原料,從事動植物油脂的收購、加工,動植物油脂衍生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將有效地解決餐廚廢棄物污染環境和“地溝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問題。
圖一:“地溝油”在淮南煤炭化工研究所里變成生物柴油
圖二:這是原來的“地溝油”
(記者 張芳)